第31章 鲁桓公接纳郜鼎
鲁桓公办理了鲁隐公的丧事,对外宣称,先君鲁隐公不幸在都城外祭祀钟巫时遭到强盗袭杀。
因鲁隐公被杀受到牵连的还有鲁国蒍大夫一族,以及几个谁也不知道名字的勇士。
但这些鲁桓公都不需要操心,公子翬都会搞得妥妥的。
鲁桓公要操心的,当然还是与郑国的关系。
春秋小霸郑庄公虽然很遗憾,因为他欣赏中的鲁隐公就这样死了。但他也知道,鲁国本就是要由这位鲁桓公来领导了。
至于你们鲁国的那点事,寡人是不会来插手的,寡人关心的是如何扩大地盘。
现在,鲁桓公一即位,马上考虑到立即加强与郑国关系。
公元前711年3月,鲁桓公主动邀请郑庄公在垂地会面。
紧接着,两位国君又于4月份在越地举行盟誓。
到了年底,鲁桓公又邀请郑庄公到鲁国来,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同盟关系交换了意见。
一句话,紧紧抱住郑国大腿,鲁桓公担心自己弑杀了鲁隐公东窗事发激起国内动乱,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援。
郑国,显然是上佳对象。
就在此时,宋国出大事了。
公元前710年,宋国因为年连对外征战,朝臣百姓均对国君宋殇公有了意见,结果引发内部权力斗争。
太宰华督趁机发动政变,一举灭了宋国实力派的司马孔父嘉,并弑杀了国君宋殇公!
现在倒好,宋国太宰华督弑君,他当然压力山大。
弑君那可是灭族的大罪,虽然国内舆论对宋殇公确实有很大的意见,但也不是你一个太宰出面便可以宰了国君的。
非但如此,宋国发生弑君事件,按理来说,郑国也好鲁国也好齐国也好,一天到晚叫着维护王朝礼法制度,那肯定得来讨伐。
而且这样的讨伐,出师非常有名,宋国无论如何是抵不住的。
怎么办?
宋国人是有办法的,他们的办法便是赶紧交好这三国。
对于郑国,宋国人祭出了两大招:
一是邀请在郑国的宋国公子冯回国当国君,这是符合郑国利益的,郑庄公早就把公子冯作为对付宋国的一大杀招了。
二是给予重重贿赂!宋国人使了多少钱我们不知道,反正是郑庄公非常满意。
那还要讨伐宋国么?
郑庄公这位雄才大略的春秋初期中原小霸,迅速作出反应,将流亡于郑国的宋国公子冯武装送回宋国即位,即宋庄公。
但郑齐鲁同盟的鲁国和齐国,同样肩负维护周王朝礼法的重任,摆平了郑国,难道不用摆平鲁国和齐国么?
宋国人继续行贿,连郑国的亲家陈国也得到了大把好处。
宋国人将家里的宝贝都用上了,用了多少钱我们真的不知道,反正这一轮行贿下来,宋国的国库基本是搬空了。
其中对于鲁国,居然还将国之重器郜鼎拿了出来。
鲁桓公看着这个郜鼎,那个激动啊,急命人搬进鲁国太庙。
鲁国太庙,那是祭祀周公以来历代鲁国国君的宗庙,见这位年轻的国君如此急不可耐将郜鼎运进太庙,众人议论纷纷。
显然,把礼仪当成第一要务的鲁国人是看不惯鲁桓公这个举动的。
这个郜鼎虽然珍贵,但本来便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东西。
因为这算是赃物,是宋国人强行从自己的附庸国郜国那里夺来的。
郜国,原本是一个姬姓伯爵中原诸侯,春秋初期便沦为了宋国附庸。
按理,宋国作为郜国的宗主国,理应保护好郜国,结果却把人家郜国的传国重器郜鼎,给保护到了自己家里。
这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郜国已经被灭了,因为不再有人祭祀郜国列祖列宗了。
郜国原来是一个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
春秋初期,郜国成为宋国附庸,后被宋国所灭,成了郜邑。
公元前713年,齐、郑、鲁三国联合讨伐宋国,宋国大败。
战后,郑庄公将取得的宋国重镇郜邑让给鲁国。
这一次,宋国为逃脱中原诸侯对宋国的讨伐,对郑、鲁、齐、陈等国予以重贿,将郜鼎给了鲁国。
鲁桓公大喜,鲁国中有一部分人却很不高兴。
鲁国上卿、司寇臧孙达当即上书表示反对。他的这次谏言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文章很长,我们也就不转载了,中心思想是这样的:
作为国君,应扬德行而阻邪恶,从而成为百官表率。其实这样还不够,还要担心不能犯错,这才可以彰显美德,成为后世子孙榜样。
一切都是有规矩的,一切规定都是有用意的。只有上下都按规矩来,才会体现礼法的严肃性,群臣百姓才会敬畏,从而不做违反礼法的事。
但现在你国君居然不讲德行却宣扬邪恶,把人家贿赂来的东西当宝贝放在太庙里,公然展示给人看,那人们会怎么想?
既然你国君可以这样做,那大家都这样做吧。
这又会导致什么呢?
这必然导致官吏失德,贿赂成风,国家衰败!
鲁桓公看了一遍这篇文章,冷笑一声,心道:
“你小子懂毛线啊,只知道读书讲礼。别看寡人此前并未亲政,但当年讨伐宋国,郑国和齐国将当时侵占宋国的几个城邑都给了我们鲁国,其中一个便是郜邑,那可是郜国的都城!
你以为宋国人会甘心?现在,宋国人将郜鼎给了我们鲁国,意味着承认我们占有郜国!”
臧哀伯,鲁孝公之孙,当年那个一心希望鲁国继续实施兄终弟及继承制的臧僖伯公子彄之子,鲁孝公之孙。姓姬名达,从鲁氏别出,以臧为氏,人称臧孙达。
鲁桓公根本不想鸟臧孙达,你们臧氏家族两代都只会空谈,空谈可要误国的,懂么?
鲁桓公所讥讽的臧氏两代都只会空谈,一是指臧孙达的父亲臧僖伯曾经劝谏鲁隐公不要去棠地观鱼,因为这是有违礼制。
但鲁隐公真的是为了去棠地看个鱼么?
鲁桓公当然是很清楚鲁隐公当时的用意的,所以鲁隐公宁可背负一个非礼的指责,也要去观鱼。
另一个便是指现在,鲁桓公接受宋国人贿赂的郜鼎,并堂而皇之把郜鼎放在太庙。
鲁桓公就是想要告诉鲁国列祖列宗,寡人刚亲政,便确定了将郜邑并入咱鲁国。这样的大事,必须要告诉列祖列宗!
只要有利于鲁国的强盛和壮大,有什么礼不礼的?
看看那位郑伯吧,他灭了虢国、郐国、胡国、戴国以及原来的那十来个诸侯国,甚至还与天子交恶,但他们郑国吃亏了么?
郑国赚大发了。
郑国为什么会那么强盛?
那正是因为那位郑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郑国的事,他就干!
现在寡人亲政了,你们这些一天到晚把礼法挂在嘴边的家伙,没当过国君,哪里知道当国君的辛苦?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1343/394803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因鲁隐公被杀受到牵连的还有鲁国蒍大夫一族,以及几个谁也不知道名字的勇士。
但这些鲁桓公都不需要操心,公子翬都会搞得妥妥的。
鲁桓公要操心的,当然还是与郑国的关系。
春秋小霸郑庄公虽然很遗憾,因为他欣赏中的鲁隐公就这样死了。但他也知道,鲁国本就是要由这位鲁桓公来领导了。
至于你们鲁国的那点事,寡人是不会来插手的,寡人关心的是如何扩大地盘。
现在,鲁桓公一即位,马上考虑到立即加强与郑国关系。
公元前711年3月,鲁桓公主动邀请郑庄公在垂地会面。
紧接着,两位国君又于4月份在越地举行盟誓。
到了年底,鲁桓公又邀请郑庄公到鲁国来,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同盟关系交换了意见。
一句话,紧紧抱住郑国大腿,鲁桓公担心自己弑杀了鲁隐公东窗事发激起国内动乱,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援。
郑国,显然是上佳对象。
就在此时,宋国出大事了。
公元前710年,宋国因为年连对外征战,朝臣百姓均对国君宋殇公有了意见,结果引发内部权力斗争。
太宰华督趁机发动政变,一举灭了宋国实力派的司马孔父嘉,并弑杀了国君宋殇公!
现在倒好,宋国太宰华督弑君,他当然压力山大。
弑君那可是灭族的大罪,虽然国内舆论对宋殇公确实有很大的意见,但也不是你一个太宰出面便可以宰了国君的。
非但如此,宋国发生弑君事件,按理来说,郑国也好鲁国也好齐国也好,一天到晚叫着维护王朝礼法制度,那肯定得来讨伐。
而且这样的讨伐,出师非常有名,宋国无论如何是抵不住的。
怎么办?
宋国人是有办法的,他们的办法便是赶紧交好这三国。
对于郑国,宋国人祭出了两大招:
一是邀请在郑国的宋国公子冯回国当国君,这是符合郑国利益的,郑庄公早就把公子冯作为对付宋国的一大杀招了。
二是给予重重贿赂!宋国人使了多少钱我们不知道,反正是郑庄公非常满意。
那还要讨伐宋国么?
郑庄公这位雄才大略的春秋初期中原小霸,迅速作出反应,将流亡于郑国的宋国公子冯武装送回宋国即位,即宋庄公。
但郑齐鲁同盟的鲁国和齐国,同样肩负维护周王朝礼法的重任,摆平了郑国,难道不用摆平鲁国和齐国么?
宋国人继续行贿,连郑国的亲家陈国也得到了大把好处。
宋国人将家里的宝贝都用上了,用了多少钱我们真的不知道,反正这一轮行贿下来,宋国的国库基本是搬空了。
其中对于鲁国,居然还将国之重器郜鼎拿了出来。
鲁桓公看着这个郜鼎,那个激动啊,急命人搬进鲁国太庙。
鲁国太庙,那是祭祀周公以来历代鲁国国君的宗庙,见这位年轻的国君如此急不可耐将郜鼎运进太庙,众人议论纷纷。
显然,把礼仪当成第一要务的鲁国人是看不惯鲁桓公这个举动的。
这个郜鼎虽然珍贵,但本来便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东西。
因为这算是赃物,是宋国人强行从自己的附庸国郜国那里夺来的。
郜国,原本是一个姬姓伯爵中原诸侯,春秋初期便沦为了宋国附庸。
按理,宋国作为郜国的宗主国,理应保护好郜国,结果却把人家郜国的传国重器郜鼎,给保护到了自己家里。
这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郜国已经被灭了,因为不再有人祭祀郜国列祖列宗了。
郜国原来是一个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
春秋初期,郜国成为宋国附庸,后被宋国所灭,成了郜邑。
公元前713年,齐、郑、鲁三国联合讨伐宋国,宋国大败。
战后,郑庄公将取得的宋国重镇郜邑让给鲁国。
这一次,宋国为逃脱中原诸侯对宋国的讨伐,对郑、鲁、齐、陈等国予以重贿,将郜鼎给了鲁国。
鲁桓公大喜,鲁国中有一部分人却很不高兴。
鲁国上卿、司寇臧孙达当即上书表示反对。他的这次谏言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文章很长,我们也就不转载了,中心思想是这样的:
作为国君,应扬德行而阻邪恶,从而成为百官表率。其实这样还不够,还要担心不能犯错,这才可以彰显美德,成为后世子孙榜样。
一切都是有规矩的,一切规定都是有用意的。只有上下都按规矩来,才会体现礼法的严肃性,群臣百姓才会敬畏,从而不做违反礼法的事。
但现在你国君居然不讲德行却宣扬邪恶,把人家贿赂来的东西当宝贝放在太庙里,公然展示给人看,那人们会怎么想?
既然你国君可以这样做,那大家都这样做吧。
这又会导致什么呢?
这必然导致官吏失德,贿赂成风,国家衰败!
鲁桓公看了一遍这篇文章,冷笑一声,心道:
“你小子懂毛线啊,只知道读书讲礼。别看寡人此前并未亲政,但当年讨伐宋国,郑国和齐国将当时侵占宋国的几个城邑都给了我们鲁国,其中一个便是郜邑,那可是郜国的都城!
你以为宋国人会甘心?现在,宋国人将郜鼎给了我们鲁国,意味着承认我们占有郜国!”
臧哀伯,鲁孝公之孙,当年那个一心希望鲁国继续实施兄终弟及继承制的臧僖伯公子彄之子,鲁孝公之孙。姓姬名达,从鲁氏别出,以臧为氏,人称臧孙达。
鲁桓公根本不想鸟臧孙达,你们臧氏家族两代都只会空谈,空谈可要误国的,懂么?
鲁桓公所讥讽的臧氏两代都只会空谈,一是指臧孙达的父亲臧僖伯曾经劝谏鲁隐公不要去棠地观鱼,因为这是有违礼制。
但鲁隐公真的是为了去棠地看个鱼么?
鲁桓公当然是很清楚鲁隐公当时的用意的,所以鲁隐公宁可背负一个非礼的指责,也要去观鱼。
另一个便是指现在,鲁桓公接受宋国人贿赂的郜鼎,并堂而皇之把郜鼎放在太庙。
鲁桓公就是想要告诉鲁国列祖列宗,寡人刚亲政,便确定了将郜邑并入咱鲁国。这样的大事,必须要告诉列祖列宗!
只要有利于鲁国的强盛和壮大,有什么礼不礼的?
看看那位郑伯吧,他灭了虢国、郐国、胡国、戴国以及原来的那十来个诸侯国,甚至还与天子交恶,但他们郑国吃亏了么?
郑国赚大发了。
郑国为什么会那么强盛?
那正是因为那位郑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郑国的事,他就干!
现在寡人亲政了,你们这些一天到晚把礼法挂在嘴边的家伙,没当过国君,哪里知道当国君的辛苦?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1343/394803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