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度韶华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衣锦(一)

第三百五十二章 衣锦(一)

    两人既是君臣,更是好友。每日朝夕相伴,亲密至极。

    陈瑾瑜也不隐瞒,将心里的唏嘘一一说了:“……女子当差做事,真是不易。不管他们有意无意,我总是容易被忽略被无视,甚至被孤立。”

    “想想当日在京城的时候,郡主只身一人进朝堂,面对龙椅上的天子和满朝文武百官,泰然自若。这等毅力勇气,我实在不及。”

    姜韶华默然片刻道:“官场素来是男子天下,身为女子,要跻身立足,确实难之又难。每走一步,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

    “譬如我,总比其余藩王要艰难得多。东平王淮阳王武安郡王拍拍屁股就离京回藩地,到了我这儿,就要费心思让太皇太后点头让我归来。为此,南阳郡要源源不断向朝廷进献粮种和大批新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实力不够,不能掀桌翻脸,就得暂且隐忍不发,按捺周旋。”

    陈瑾瑜低声道:“献粮确实让人心痛。不过,也有许多看不见的好处。在皇上和太皇太后眼里,郡主贴心且忠心。在百官们眼底,郡主胸襟宽广仁厚。得了好处的百姓们,都会念郡主的好处。”

    名声这等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比重要。

    姜韶华微微一笑:“是啊!用些粮食邀买一个好名声,颇为划算值得。不然,真当我是冤大头不成!”

    两人对视一笑,气氛陡然轻松了许多。

    陈瑾瑜笑着叹道:“郡主麾下有我这个舍人,有孔姑娘孙姑娘,还有叶县的崔夫人李颖,可谓人才济济。我只盼着,以后会有更多能干女子到郡主麾下当差做事。”

    姜韶华笑道:“放心,一定会有这一天。”

    ……

    在南阳军里住了数日,姜韶华启程离开军营,没去最近的宛县,而是去了西鄂县。

    西鄂县的邹县令大喜,领着县衙众人前来相迎。西鄂县里的几家大户也都来了,其中就有汤家人。

    姜韶华笑着让众人免礼起身,又特意当着众人的面叫了汤有银过来:“汤司吏在王府户房里当差,做事勤勉仔细,本郡主十分欣赏。此次巡查诸县,本郡主特意令他随行。”

    邹县令立刻将汤有银赞了一通,县衙其余人也纷纷附和。在他们口中,汤有银几乎成了通晓户房事务精明干练的天才。

    汤有银三十岁的人了,没想到还能出这样的风头,一张还算厚实的脸皮也有些发烫。眼角余光扫到汤氏族人羡慕的眼光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他亲爹为郡主出生入死,他这个做儿子的沾沾亲爹的光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马耀宗看在眼里,想到过一段时日就轮到自己衣锦还乡回比阳县了,心里顿时如火炭一般。

    也就是郡主,这般细致入微,特意为他们张目撑腰,给他们的家族体面光鲜。他们焉能不为郡主肝脑涂地?

    这一日晚上,西鄂县的县衙里设了接风宴。

    姜韶华照例不饮酒,只喝了一杯清茶。宴会的气氛却热闹得很。

    邹县令满面红光,主动起身举杯:“今年玉米大丰收,收的粮食是去年的两倍还要多。再过几日,就要收红薯了。照这样下去,百姓不但不会饿肚子,还能卖粮换银子。”

    “这都是郡主仁厚之功。臣敬郡主三杯!”

    邹县令一连三杯,喝了个底朝天。

    姜韶华笑着问道:“现在没百姓抱怨全面种新粮一事了?”

    邹县令呵呵笑答:“家家户户粮屯都装得满满的,种一茬新粮够吃一家子吃两年,玉米杆子能烧火,红薯叶子能喂猪养鸡。百姓们喜得合不拢嘴。哪里还会抱怨。”

    姜韶华会心一笑。

    邹县令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崔公子真是神人,去年玉米亩差量已经很高了,没曾想,今年的产量又多了两成。”

    崔渡名字入耳,姜韶华心湖有些异样,面上半点不露,欣然笑道:“等新粮全部推广开来,百姓们能填饱肚子了,麦粟豆稻还是要种的。崔渡一直在田庄培育粮种,他对本郡主说过,等培育出优良的粮种了,产量也会比往日高得多。”

    邹县令激动不已:“这可真是太好了。崔公子就是活神仙啊!”

    是啊!农耕是国之根本,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的崔渡,确实就是半个神仙。

    姜韶华的脑海中再次闪过崔渡的面容。

    宴会散后,姜韶华吩咐汤有银:“难得回一趟西鄂,你不必在我身边伺候,回汤家住几日。”

    汤有银还想推辞,就听郡主笑道:“衣锦还乡,是人生一大乐事。你在王府里资历还浅,暂时不便升官。不过,该有的体面总是要有的。”

    汤有银心里涌过热流,郑重拱手谢了郡主恩典。

    ……

    当日晚上,汤有银就回了汤家。

    汤家七个房头,只要是能走路的,都出来相迎。

    一把年岁走路颤巍巍的汤老太爷,竟也主动迎了出来。汤有银哪里敢大喇喇地受着,忙上前扶住汤老太爷,恭声喊了一声“大伯父”。

    汤老太爷上下打量汤有银一眼,笑着赞道:“果然是有出息了。”

    汤有银这一辈的男丁,一共有十几个。年龄最大的已经有五十,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多岁。汤有银在其中,本来算不得如何出众。年轻时候跑商路,不够灵活,后来才送去县衙里当差。

    谁曾想,汤有银就是这么有运道。现在得了郡主青睐,进了王府户房里当差,被冯长史视为左右手。现在还能随着郡主巡查诸县。

    有郡主一力抬举,汤家上下谁不高看汤有银一眼?

    汤有银倒是没有飘上天,沉稳应道:“郡主此次巡查诸县,要看新粮收成,还要看各县安顿饥民的账册。我在户房里当差做事,对账册熟悉,所以才有机会随郡主左右。”

    进了王府以后,汤有银的人生目标,已经悄然从汤家家主变成了更高远的志向。

    人的眼界格局都高了,显露出来的气度自然不同。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7582/411524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