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傅大炮传奇 > 第10章 如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第10章 如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傅斯年在天津府中学堂学习期间,最吸引他的地方应该是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

    过去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应该讲得是读书的重要,是指读书能使人获得很多知识。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秀才们,多半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史典籍,怎么可能知道外边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呢?

    但是,所谓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傅斯年这个时候倒是真的做到了。

    阅览室的大案子上摆着许多他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杂志、报纸,还有一架子一架子的书籍。每天一有时间,傅斯年便扎进阅览室翻阅报刊,本地的外地的,国内的国外的,正在发生的大事,是他特别关注的。他也时常于周末泡在图书馆中博览群书,这个时候的他,又会被世界各国的人文历史、西方列强的发展轨迹所吸引。

    他在家乡的时候,从他记事开始,一天天,一年年,他眼中的家乡,开始是什么样子,后来还是什么样子。他过去倒是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当他看到外边的世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发生着变化的时候,被深深地触动了。

    他现在知道了,什么叫江山如故。

    毫无疑问,学习经史典籍,会培养人的忧国忧民的意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傅斯年也不例外。

    不过,这时候的傅斯年。内心深处,最多的还是忧患意识。因为,对比那些发达的国家,清楚的看到了自己脚下这块土地,这个生养自己的祖国的积贫积弱。

    和这个时候的许多志士仁人一样,傅斯民也在努力寻找救国的道路。

    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得到同学们的另眼相待。而读书多,关心时事,自然见多识广。加之他人胖块头大,是个十足的小大人,很快他在同学中成为了受人尊重的人。虽然在同学中他的年纪并不大,但大家都尊敬地叫他傅大哥。

    傅斯年在天津府中学堂学习期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了。

    一九一一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九月二十五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十月十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十月十一日夜、十月十二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在辛亥革命中,天津在革命党人胡鄂公主持下,成为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虽然因力量薄弱和准备不足天津的起义遭遇失败,革命党人在天津的革命活动,为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傅斯年特别的亢奋,他从心底深处支持这场革命。每天关注来自各方面的消息,为这场革命的每一个胜利欢欣鼓舞,也为这场革命的每一次挫折痛心疾首。

    清廷垮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傅斯年在同学之中第一个剪掉了辫子,并带领同学上街游行,支持革命,支持临时政府。

    在“傅大哥”的带动下,天津府中学的学生,很快都剪掉了辫子

    在天津府中学学习期间,对傅斯民有重大影响的人首先是英敛之。

    英敛之早年习武,后又弃武从文。31岁时受到清末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的影响,他开始关心时政,经常给报纸投稿,同时他接受天主教思想,于1901年底,应天津天主教堂总管柴天宠之邀开始集资筹办报馆。

    1902年7月《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开宗明义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针对国破民奴的状况,用西方的学术文化思想,来进行反封信的思想启蒙工作;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支持变法维新,反对顽固守旧,写文章主张破旧立新,大声疾呼民众“剪辫易服”,剪去清朝遗留的长辫子、换去长袍子;他还特别关注妇女问题,反对女子缠足,支持妇女解放自己的心灵。

    英敛之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位报业经理人。他的超前意识在于报纸的集资筹办,确保了报纸的经济独立性,与政府、买办都没有一毛钱关系,也就不会受其控制。《大公报》的早期立足于坚持无党无派、坚持大公至上、坚持朴实无华。英敛之和他的编辑、记者们坚守经济独立、传播维新思想,誓言为民族之先觉、为社会之南针、为大众之导师和为知识分子之表率,这在当时的报界独树一帜。

    英敛之的新闻思想十分鲜明,他说:报纸为社会公器、报人是社会公认,应以“公正”立身、以公议“论政”,有公则兼容并蓄、无私则义无反顾。他认为报纸的社会责任是主要的,监督政府、教育国民、敢于直言,是报纸的基本职责;他主张报纸要主持正义、维持公理,记者必须具有清华高贵的品质。

    英敛之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时期,他忧国忧民,寻求强国富民之路。他身体厉行创办报刊、设立教会大学,宣扬新思想,开创了报纸舆论监督定位之先河,代表了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救国努力。

    前边我们说过了,英敛之很尊重傅斯年,觉得他眼光独到、思想成熟。但是,傅斯年更敬重英敛之,将其视为自己做人的楷模。

    当然,对傅斯年影响最大的还是侯延塽。侯延塽不仅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傅斯年,而且在政治、教育等多方面一直关心着傅斯年。侯延塽虽然是清末进士和官僚,但其思想并不保守。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思想,不断追求进步,曾积极参加维新改良运动。他也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一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

    他对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向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傅斯年在天津求学期间,侯延塽经常写信给傅斯年,有机会路过天津一定停留,开导和劝诱傅斯年,教诲傅斯年要多学新知识,关心国家和社会。

    傅斯年对侯延塽在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关心,终生感念不已,他成年后曾对人感慨万端地说:“我家非侯公无以有今日。”

    一九零九年至一九一三年,14岁到18岁,傅斯年在天津府中学堂,度过他难忘而美好的中学生活。津门求学的四年多时间中,傅斯年受到近代新式教育的洗礼,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也锻造了他的品行和人格。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一三年夏天,傅斯年从天津府立中学堂毕业,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傅斯年入学时,北京大学设预科、本科和大学院三个层次。预科学制三年,分甲乙两部,甲部侧重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乙部侧重于文史等社会科学。傅斯年家学渊源,文史功底深厚,又对文史有浓厚的兴趣,便欣然选择了乙部。与傅斯年同时入预科乙部的,还有后来成为名学者的袁同礼、毛子水、周炳琳、沈雁冰(茅盾)、顾颉刚等人。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7628/411749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