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坚定捍卫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
台大官网在“台大校史•历任校长姓名与任期”专栏中评价傅斯年:“性格勇决果断,于动荡的年代,能极力稳定困难的校务,开创台大自由、自主与学术独立的校风,为台大树立不同的典范与奉献的精神。”
台大又在其《2014学年度台湾大学概况》进一步介绍,傅斯年所奠立的台大精神有三条,其中第二条是“坚定捍卫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校务以专业精神为准,绝不受大学以外任何势力干涉,杜绝关说与舞弊。”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与台大可谓是一脉相承,而连结这两校精神纽带的核心人物便是傅斯年。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北京学界呈现出更加自由、活跃的局面,各种思想广为传播,各类团体争先涌现。蔡元培照样是“兼容并包”, 于是北大张开大海一样的胸怀。
胡适、陶行之等,簇拥着他们的美国老师杜威博士,四处讲学。
信奉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李大钊从1920年起任教授,公开的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 。
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的一代文豪鲁迅,正式受聘于北大,在北大讲台宣讲他的独步文坛的中国小说史。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也走出四川盆地来到最高学府,继续点评他的先秦诸子。
就连从官场上被迫退下来而转向学术研究并成果不斐的梁启超,也时常来北大校园登台演说。
……
那时候的北大,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这样的大学怎么能不充满活力,怎么会不出人才。民国的天才成群结队,和这样的北大不无关系。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搞思想一统,注定会死气沉沉。
傅斯年是北大蔡元培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也说得上是参加者和受益者。风云际会,他带头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发表了大量鼓动新文化、新思潮的文章,同其师长陈独秀、胡适他们一同造成时势,开创了新时代。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观念,以及“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一套制度已经植根于他的生命深处。
傅斯年主持台湾大学校务,就是以北京大学为蓝本,以学术自由为立校之本,以教育自主为活水之源,校长的任务就是坚守这个“本”、“源”。他说:“大学是个教授集团,不是一个衙门,照大学法,校长虽然权力甚大,然我为学校之前途计,决不能有极权主义的作风。”
1949年11月15日,傅斯年在台湾大学第四次校庆上演说,公开声明“不许把大学作为任何学术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办大学为的是学术,为的是青年,为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这中间不包括工具主义。”强调“台湾省既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则台湾大学应该以寻求真理为目的,以人类尊严为人格,以扩充知识、利用天然、增厚民生为工作的目标。”
早在1932年,面对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化教育或所谓三民主义教育,他就尖锐地指出:“教育如无相当的独立,是办不好的。”
在傅斯年做校长的时间里,入学的台大学生可以不读三民主义,也不要升旗,在此之前和此之后,这是不可想象的,可谓是空前绝后。
也是他的台大校长任上,台大政治系教授萨孟武一直放言无忌,批评国民党的法统,播洒民主法治的种子,很多外系的学生都去他的课堂旁听,影响越出了校园外,连他的口头禅“因此他之故”也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萨孟武的言论自然让国民党当局头疼不已,但因为有傅斯年在,他便可以在台大继续教下去。
当时的台湾风雨飘摇,一切都没有上轨道,社会上到处是不满的情绪。当时国民党残余政权尚未迁台,对学生的思想钳制并没有像后来那样严密。那时的校园里,一方面是学生的左倾倾向,岛上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经常发生。有一段时间,校园里跳起了秧歌舞,有学生还专门写下《为什么扭秧歌》的文章,还有人甚至撒发反政府的传单。另一方面还要抵挡来自当局的的政治压力和社会上的各种攻击。傅斯年恪守的一条底线就是大学的独立与尊严。
1949年4月6日,傅斯年接到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公文,指控14名学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煽惑人心,扰乱秩序,妨害治安”等,第二天,警备司令部的名单上又扩大到23人之多,警备司令部要将他们拘捕,并进校抓人。这一天台北宣布戒严,“有几处热闹区域,均断绝交通”,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为了保护学生,傅斯年站了出出。在无力阻止警备司令部进校抓人情况下,4月7日,以台大行政会议上作出由校长本人向国民党当局接洽的决定。
傅斯年随即向以陈诚为省主.席的行政当局提出四点要求:一、凡载在名单内之被捕学生,迅即移送法院审讯;二、凡不在名单内而被捕之学生,即予释放;三、以后如不发生新事件,绝不再行拘捕学生;四、准许学校派人探视被捕学生。
当局以特殊时期为借口,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纯正”被判罪,其他人都要连坐。面对这样的无理做法,傅斯年挺身而出,愤慨地对当局声明,台大师生由他一人担保,发生问题,他负全部责任。把台大的师生,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这一年的7月11日,一个叫叶青的国民党高官,在《民族报》发表公开信,攻击傅斯年主持下的台大“优待共产党”。罪名一是台大教授李齐突然离开,未经系主任、院长同意,只是留信一封,说是请假,传闻先到香港,后到大陆。另一副教授张则是办好了请假手续,送家眷去广州,校方仍发薪水。二是法学院院长萨孟武“参共亲共”、“台湾大学中有些院长和系主任还是共.党分子或亲共分子,他们把持院系,排拒异己,正是把他们底院系变成共产党细菌的温床”。
7月14日,傅斯年在同一报纸发表《傅斯年校长的声明》,一一予以驳斥,并断然表示“学校不兼警察任务”、“但是我不兼办警察,更不兼办特工”。声明义正词严,将这无耻的公开信驳得体无完肤。
假如没有傅斯年,台湾大学在那样动荡的时局中,想要在短时间中迅速崛起、发扬光大,奠定一个现代大学的基础,是很难想象的。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7628/411750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台大又在其《2014学年度台湾大学概况》进一步介绍,傅斯年所奠立的台大精神有三条,其中第二条是“坚定捍卫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校务以专业精神为准,绝不受大学以外任何势力干涉,杜绝关说与舞弊。”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与台大可谓是一脉相承,而连结这两校精神纽带的核心人物便是傅斯年。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北京学界呈现出更加自由、活跃的局面,各种思想广为传播,各类团体争先涌现。蔡元培照样是“兼容并包”, 于是北大张开大海一样的胸怀。
胡适、陶行之等,簇拥着他们的美国老师杜威博士,四处讲学。
信奉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李大钊从1920年起任教授,公开的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 。
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的一代文豪鲁迅,正式受聘于北大,在北大讲台宣讲他的独步文坛的中国小说史。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也走出四川盆地来到最高学府,继续点评他的先秦诸子。
就连从官场上被迫退下来而转向学术研究并成果不斐的梁启超,也时常来北大校园登台演说。
……
那时候的北大,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这样的大学怎么能不充满活力,怎么会不出人才。民国的天才成群结队,和这样的北大不无关系。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搞思想一统,注定会死气沉沉。
傅斯年是北大蔡元培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也说得上是参加者和受益者。风云际会,他带头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发表了大量鼓动新文化、新思潮的文章,同其师长陈独秀、胡适他们一同造成时势,开创了新时代。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观念,以及“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一套制度已经植根于他的生命深处。
傅斯年主持台湾大学校务,就是以北京大学为蓝本,以学术自由为立校之本,以教育自主为活水之源,校长的任务就是坚守这个“本”、“源”。他说:“大学是个教授集团,不是一个衙门,照大学法,校长虽然权力甚大,然我为学校之前途计,决不能有极权主义的作风。”
1949年11月15日,傅斯年在台湾大学第四次校庆上演说,公开声明“不许把大学作为任何学术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办大学为的是学术,为的是青年,为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这中间不包括工具主义。”强调“台湾省既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则台湾大学应该以寻求真理为目的,以人类尊严为人格,以扩充知识、利用天然、增厚民生为工作的目标。”
早在1932年,面对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化教育或所谓三民主义教育,他就尖锐地指出:“教育如无相当的独立,是办不好的。”
在傅斯年做校长的时间里,入学的台大学生可以不读三民主义,也不要升旗,在此之前和此之后,这是不可想象的,可谓是空前绝后。
也是他的台大校长任上,台大政治系教授萨孟武一直放言无忌,批评国民党的法统,播洒民主法治的种子,很多外系的学生都去他的课堂旁听,影响越出了校园外,连他的口头禅“因此他之故”也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萨孟武的言论自然让国民党当局头疼不已,但因为有傅斯年在,他便可以在台大继续教下去。
当时的台湾风雨飘摇,一切都没有上轨道,社会上到处是不满的情绪。当时国民党残余政权尚未迁台,对学生的思想钳制并没有像后来那样严密。那时的校园里,一方面是学生的左倾倾向,岛上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经常发生。有一段时间,校园里跳起了秧歌舞,有学生还专门写下《为什么扭秧歌》的文章,还有人甚至撒发反政府的传单。另一方面还要抵挡来自当局的的政治压力和社会上的各种攻击。傅斯年恪守的一条底线就是大学的独立与尊严。
1949年4月6日,傅斯年接到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公文,指控14名学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煽惑人心,扰乱秩序,妨害治安”等,第二天,警备司令部的名单上又扩大到23人之多,警备司令部要将他们拘捕,并进校抓人。这一天台北宣布戒严,“有几处热闹区域,均断绝交通”,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为了保护学生,傅斯年站了出出。在无力阻止警备司令部进校抓人情况下,4月7日,以台大行政会议上作出由校长本人向国民党当局接洽的决定。
傅斯年随即向以陈诚为省主.席的行政当局提出四点要求:一、凡载在名单内之被捕学生,迅即移送法院审讯;二、凡不在名单内而被捕之学生,即予释放;三、以后如不发生新事件,绝不再行拘捕学生;四、准许学校派人探视被捕学生。
当局以特殊时期为借口,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纯正”被判罪,其他人都要连坐。面对这样的无理做法,傅斯年挺身而出,愤慨地对当局声明,台大师生由他一人担保,发生问题,他负全部责任。把台大的师生,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这一年的7月11日,一个叫叶青的国民党高官,在《民族报》发表公开信,攻击傅斯年主持下的台大“优待共产党”。罪名一是台大教授李齐突然离开,未经系主任、院长同意,只是留信一封,说是请假,传闻先到香港,后到大陆。另一副教授张则是办好了请假手续,送家眷去广州,校方仍发薪水。二是法学院院长萨孟武“参共亲共”、“台湾大学中有些院长和系主任还是共.党分子或亲共分子,他们把持院系,排拒异己,正是把他们底院系变成共产党细菌的温床”。
7月14日,傅斯年在同一报纸发表《傅斯年校长的声明》,一一予以驳斥,并断然表示“学校不兼警察任务”、“但是我不兼办警察,更不兼办特工”。声明义正词严,将这无耻的公开信驳得体无完肤。
假如没有傅斯年,台湾大学在那样动荡的时局中,想要在短时间中迅速崛起、发扬光大,奠定一个现代大学的基础,是很难想象的。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7628/411750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