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临安不夜侯 > 第558章 缘份啊

第558章 缘份啊

    新婚三天,鹿溪回门。

    杨沅和宋鹿溪先去了皇宫见天子。

    官家认的是义妹而非义女,所以如果他们要先回风味楼,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先回风味楼再去皇宫的话,那么他们在风味楼待的时间就不会太长,除非他们从皇宫出来,再回风味楼。

    所以小两口一商量,莫如先去拜见鹿溪的这位义兄全家,到那儿才是真正的应酬,时间不会太长。

    因此,头一天请见的帖子就呈进了宫里,并且得到了允准。

    次日一大早,鹿溪就精心打扮起来,和杨沅一起进了宫。

    中人内侍们引着,把夫妻二人带到了慈宁殿。

    太皇太后韦氏、皇太后吴氏、皇帝赵瑗、皇后郭氏都在这里。

    皇帝既然认了鹿溪做义妹,皇帝的祖母、母亲,自然也就成了鹿溪的祖母和母亲,杨沅则成了她们的孙女婿、女婿。

    太皇太后韦氏、皇太后吴氏,给这对新人都赐下了礼物,皇后郭氏也不例外。

    郭皇后出身于太原郭氏,今年刚满三十岁,是个温婉清丽的小妇人,性情温柔,细声慢语,对鹿溪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姑子很友好。

    赵瑗现在有三子一女,也都被带来,见过他们的小姑姑和小姑夫。

    赵瑗这三个儿子,最小的三儿子如今才两岁,由奶娘抱着。

    在鹿溪被册封为公主之前,大宋唯一的公主嘉国公主,今年刚满六岁。

    小姑娘一张瓜子脸,有些肖母,眼睛大大的,尖尖的下巴,很是灵秀可人,只是脸颊苍白的有些过分,看起来身体不太好的样子。

    不过,她的母亲郭氏脸色也透着苍白,不是特别健康的气色。

    母女俩身子骨都比较弱,在本来的历史上,郭皇后明年就要病逝,小嘉国也没活几年,便夭折了。

    鹿溪是個从小到大就特别健康的姑娘,她的生命就像青砖缝里钻出来的野草,生命韧性十足。

    从小到大,就连头疼脑热的毛病她都不大犯的,如今一瞧这般弱不禁风的小侄女儿,宋鹿溪顿生怜爱之心。

    她忍不住把小公主揽在怀里,只觉手掌贴到背上,都是硬梆梆的肩胛骨,不禁怜惜地道:“嘉国殿下闺名儿叫什么呀?”

    “我叫宁儿。”

    因为和鹿溪还不熟,赵宁儿只是细声细气地回答了一声,便文静地不再说话。

    “宁儿,好名字。”

    鹿溪想,官家赐我的封号是永宁,嘉国公主叫赵宁儿,我俩倒是有缘。”

    鹿溪怜惜地摸摸赵宁儿的小脸蛋,道:“宁儿生得好漂亮,只是……太瘦了些。

    你还是小姑娘,不用怕长胖了的,姑姑我小时候就是个胖丫头呢。

    你看我现在是不是一点也不胖,你平时要多吃些东西才好。”

    赵宁儿腼腆地笑笑,正在换牙期的她,下牙床上少了一颗牙,一笑起来,颇显可爱。

    但她自己显然不这么觉得,嘴巴刚咧了一下,又赶紧闭上了。

    郭氏幽幽地叹了口气,对鹿溪道:“御妹,你有所不知,宁儿这孩子,先天体质就弱,和嫂子我是一个毛病。

    她平日里吃东西,就像小猫儿似的,就那么几口。御医是从小给她调理的,却也不见起色,唉!”

    赵宁儿听了,细细的眉便轻轻皱了皱,对鹿溪轻轻招了招手。

    鹿溪会意地弯下腰,把耳朵凑过去,赵宁儿便小声告状道:“姑姑,你不知道,娘亲天天逼我喝药,那药子好苦好苦,人家喝完就想吐,哪里吃的下东西。”

    鹿溪听的心疼,轻轻一抱,就把赵宁儿抱到了膝上。

    这小孩子真的是太瘦了,全身上下也没几两肉,鹿溪抱起来轻轻松松。

    当然,这和鹿溪修习了“蛰龙功”或许也有关系。

    她和杨沅成亲之后,蛰龙功法得以阴阳调和,一身气力也在不知不觉间增。

    鹿溪抱着轻若羽毛的赵宁儿,对她道:“这次姑姑进宫,带了些亲手做的小点心,你要不要尝尝。姑娘手艺可好啦,江湖人称小食神喔。”

    赵宁儿一听,一双因为脸颊太瘦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迫不及待地点了点头。

    她因为身子太弱,从小就病怏怏的,一副随时会夭折的样子,所以她的饮食哪得自由。

    她每天吃几顿,每顿吃什么,每样吃多少,平时都是定时定量,像吃药一样用秤秤量的。

    吃的东西当然也根本不讲究味道,完全就是一日三餐全奔着食补去的,搞得这孩子胃口越来越差。

    堂堂公主,皇室之女,长期处于慢性饥饿状态。

    如今听鹿溪一说,便有些馋了,咽了口唾沫,急忙点点头。

    鹿溪便问道:“皇嫂,妹妹进宫,带了些小点心,可以让宁儿尝尝吗?”

    郭氏自然不情愿,她生怕这唯一的女儿夭折了,天天就像精心侍弄一朵娇气的小花似的,这东西怎么可以乱吃。

    她刚要拒绝,皇太后吴氏却道:“鹿溪的手艺确实好,上次进宫做御膳,就甚合我的口味。

    伱做的小点心我们倒是不曾尝过,快拿出来,咱们也尝尝。”

    吴氏是武将之家的出身,不但一身武艺,而且性情爽朗,她早看不惯这个儿媳喂养孙女的方式了。

    这时就是故意要堵她的嘴。

    郭氏正要婉拒,结果自己婆婆已经表了态,只好不自然地笑笑,道:

    “看妹妹你说的,给你小侄女儿尝尝你的手艺,这还问什么。来人呐,快把长公主带来的点心拿来。”

    太皇太后韦氏笑眯眯地看了眼自己的儿媳妇,又看一眼自己的孙媳妇,很聪明地没有掺合。

    纵然是长公主带进宫的食物,太监们也是银针刺探,又先试吃了的。

    这时不必再验,直接就呈了上来,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都是随手挑了一块品相喜欢的尝着。

    鹿溪却叫人把她做的每样小点心都拿了一块,端到赵宁儿面前。

    赵宁儿一看那碟中样样精美的小点心,顿时就睁大了眼睛。

    那滴酥鲍螺,是用奶油、蜂蜜、蔗糖等制作的,其形如螺,酥脆甘甜。

    奶油这东西,有史可载的,是唐代时中国就有应用了。宋代宫廷里自然也不乏此物。

    问题是,可怜的嘉国小公主,她就没吃过,甚至没见过。

    好奇地挟起一粒填进嘴里,那甜香在口腔里化开,赵宁儿的瞳孔蓦然就放大了。

    她像是生平第一次,知道世间竟有这般美味似的。

    再挟起一枚卖相极好的“樱桃煎”,甜而微酸,十分开胃,小公主惬意地眯起了眼睛。

    这回,她直接放下筷子,用手拿起一颗做成小南瓜形状的绿豆糕,轻轻咬了一口,口感淡雅纯粹,豆香幽幽,绵软而不粘牙。

    赵宁儿吃第二块时,郭氏就想阻止了,如今见她又拿起一块儿,顿时坐立不安。

    女儿体质太弱了,怎么能乱吃东西,这要是吃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眼见赵宁儿又拿起一块绿豆糕,郭皇后便笑道:“这孩子,还挺爱吃你姑姑做的东西,慢点吃,别噎着了。

    来人啊,把点心撤下去吧,一会儿都送去公主殿上。”

    殿上宫娥答应一声,便把还没吃的点心都撤了下去。

    赵宁儿眸中的光顿时黯了一下,她知道,这些点心一撤下去,才不会再给她吃呢。

    于是,她手上的动作,顿时就慢了下来,小口地咬,细细地嚼。

    她知道,以后很可能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她得好好珍惜。

    皇太后吴氏就看不上儿媳妇这管教孙女的样子,奈何她也不方便阻止,这宫中之主,毕竟是皇后。

    看看赵宁儿爱吃又不舍得多吃的样子,吴氏便把递到嘴边的点心又放下了,对赵宁儿道:“宁儿,来,祖母这块点心,送你尝尝。”

    皇太后吴氏和皇后郭氏不差几岁,也就大个三四岁的样子。

    这婆媳关系本来就不好相处,更何况这对婆媳还同龄,皇后郭氏一见,担心女儿吃坏身子,心中更加不悦。

    只是鹿溪头一回进宫认亲,她也不要闹出一家人不和的样子来,只好在心中安慰自己,好在这御妹也不常入宫,算了算了,不太过分,我就忍了。

    ……

    对于这三后两公主的一台戏,赵瑗和杨沅都不知道。

    杨沅既然进宫来,赵瑗正好想就改元之后对他的新任命,和他提前通通气儿,于是把他带到了一旁配殿的书房里去。

    “妹婿,你今日是陪着娘子回门儿省亲,就不要拘泥于那些礼节了,坐吧。”

    赵瑗穿着一身常服,从容地坐下,笑着对杨沅说了一句。

    等杨沅落座以后,赵瑗随口问了几句杨沅家里的情况,表现了一番大舅哥对妹婿的关怀,便把话风一转,切入了正题。

    “子岳啊,朝廷改元在即,改元之后,我打算把你调去都察院,做一任佥都御史,你有什么想法?”

    杨沅听了微微一讶,他知道自己在临安府大概率是待不住了,多少总要往上升一升的。

    但是他对自己可能的去处做过一些预判,其中都察院并不是他预判的最可能去处,想不到竟然真的是去都察院。

    好在都察院的设立,本就是杨沅向赵瑗所做的建议,对于它的功能和权力,杨沅非常清楚。

    而且对于所有可能会去的地方,他都事先进行过一番了解。

    这也算是提前做点功夫了,毕竟他背着“三元及第”的帽子呢。

    这是一个无上的荣耀光环,却也是他的一个沉重包袱。

    因为他是状元,而且是宋室南迁以来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所以别人对他的预期是不一样的。

    不要说他表现差了,表现平庸了,就算只是表现的好都不成,他必须表现的特别好,这才符合大家对于他的预期。

    所以他岂能不先做一番功。

    如今官家既然问到了,杨沅便飞快地想了想,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官家要臣去哪里,都是对臣的器重,臣自当全力以赴,方才不负圣恩,自然没有挑三拣四的道理。

    况且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谏议。不仅可以督察、纠弹百官之政事背谬、骄肆欺上、贪酷不法。

    还可以对朝廷的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

    甚至于对同为法司衙门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也有权监督,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柄之重,无以复加。

    官家把臣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么。”

    赵瑗无奈地道:“我说了你今日进宫是来省亲的,你我之间的对答,也不必如君前奏对般慎重,你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就是。”

    杨沅干笑一声,暗暗组织着语言,便从“政事得失”入手,谈起了他对大宋冗官弊政的看法。

    “政事得失”的讨论,固然也是都察院的职责之一,但现在赵瑗问的,显然是他去了都察院之后,打算重点做些什么。

    所以这时直接谈起朝政弊政,明显是答不对题了。

    可是奇怪的是,赵瑗不仅没有露出不悦的神色,反而轻轻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要谈到冗官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很多人谈到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种结局,就喜欢把他找到的唯一原因,当成造成这一后果的唯一原因。

    其实任何问题,都不可能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只是造成一种现象的诸多原因中,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

    就说这大宋的“官、职、差遣”,它不是大宋的独创,也不是只有大宋才有。

    它之前的汉唐,之后的明清,甚至现当代,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只是宋表现的最为突出,由此产生的冗官现象也最为严重。

    这里边有着太多的客观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极小的代价就改朝换代了。

    当时周围国家林立,强敌环伺,他也不能用强硬手段解决内部问题,因此对于后周的遗老、功臣、故旧、地方藩镇,只能采取绥靖政策。

    利用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他就可以保留这些人的官和职,不至于断了他们的后路,逼他们造反。

    同时把关系到财、政、军队的实权拿过来,授予官品低、资历浅,但受他信任的人。

    对于失去了职权的后周遗老、功臣故旧、地方藩镇而言,他们虽然没有了干预朝政的权力,却依旧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因此很难铤而走险发起叛乱。

    这种不杀不贬、授官笼络政策,使得朝野内外“上下相安,始终一意”,从而稳定了政局,巩固了政权。

    五代以来,大将拥戴自己的主帅干掉皇帝,然后主帅成为皇帝,自己成为主帅,接着他的部下再拥戴他干掉皇帝,他做皇帝,他的部下再做主帅的魔幻怪圈,让赵匡胤做了皇帝也不心安,。

    所以,对于陈桥兵变,拥立他称帝的一班功臣们,他也采用了这种办法,高官厚禄养起来,只要你把实权交出来。

    这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五代乱世代代弑主的乱象,但也由此催生出了一大批闲官。

    随着大宋的统治渐趋稳定,大宋朝廷本可以渐渐改变这种现象,但大宋却觉得它是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工具,反而把它发扬光大了。

    进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空闲职位,不授官或者提高科举门槛儿,就会有人投奔他国?

    这不是有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嘛,授个官,发着俸禄,先养起来。

    这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使得朝廷渐渐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甚至已不再局限于官场。

    继“冗官”之后又出现“冗兵”,也是因为这种思维。

    一旦出现什么天灾人祸,为了避免流民作乱,他们就用了一个最省心的办法,把这些人全都召进军队里养起来。

    可是这种兵,很多都是素质极差,军纪败坏,用这种方法,固然解决了地方动荡的可能,却也养出了一支臃肿的,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庞大军队。

    冗官多了,冗兵多了,冗费的问题那还用说吗?当然也就多了。

    分析完了这个问题,杨沅又讲起了宋、金两国目前的局势。

    如果说,主和派之前阻挠朝廷改变国策,不想让大宋太过激进,只是他们老成谋国的原则,本心也是为了大宋。

    那么在如今这种有利于大宋的形势下,继续阻挠筹备北伐,显然就是完全基于派系私利了。

    收复故土的机会必须要把握准确,太早了不行。

    西夏对大宋的牵制问题要解决,让金国与新金先做过一场,消耗它的实力,这也是大宋的计划。

    但是当时机到来时,就得能够快、准、狠地采取行动,太晚了就可能错失机会。

    那么在此期间,就得把那些为了派系私利,变成国之蠹虫的官员们逐步铲除。

    这个过程不能引起金国的警惕,那么都察院就可以起到极好的作用了。

    完全可以通过针对这些官员的懒政、不作为、贪墨腐败等行为,来把他们解决掉。

    这样在金国看来,就是大宋新君登基后对于吏治的一个大整治,完全属于内政了,比较隐蔽。

    赵瑗听了,不禁沉吟起来。

    他听懂了杨沅的意思,他要把杨沅调去都察院,本也是想让杨沅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他没想到,杨沅比他想要杨沅做的还要激进。

    杨沅说的虽然很委婉,他还是察觉到了其中的杀气腾腾。

    赵瑗这个人,过于方正了,不懂变通。

    杨沅属于认同结果正义的那种人,而赵瑗更倾向于过程正义。

    这两者在大多数时候是一致的,但却不是绝对的,那么当它们两者发生冲突时,以何者为重,这就完全取决于个人理念了。

    杨沅一旦去了都察院,如果想大刀阔斧地做上一场,离不开赵瑗这个官家的理解与支持。

    所以,他语气虽然委婉,还是透露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他要利用都察院这把刀,对冗官政治和主和派下手。

    虽然这对于大宋的弊政来说,依旧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总要先剜去这块烂肉再去治本,才会容易实现。

    不然,你想触动根本,这块烂肉就能让你提不动刀子。

    赵瑗担心杨沅的动作太大,会伤了元气。他没有杨沅那种“前瞻”的金手指,无法以过来人的角度,看透这弊端的害处。

    眼见赵瑗沉吟,杨沅道:“当然,臣每办一人,必须要拿到他们确凿无疑的罪证才行。

    若是巧立名目,罗织罪名,又或屈打成招,那么臣与周兴、来俊臣之辈又有何异?”

    听到这话,赵瑗终于放下了纠结,点点头道:“好!只要这人真是罪有应得,那你就放手去做!”

    ……

    肥家,清尘堂。

    玉叶和李夫人并肩躺在雾气氤氲的浴池中。

    桃李不言杏花娇,烟雨朦胧梨花白。

    两道凹凸有致、侬纤得度的白生生的身子,在浴汤中若沉若浮。

    年关将近,玉叶把干娘请来一起过年,陈二娘等仆佣放了假,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肥夫人一见李夫人的儿子小杨省就爱不释手,以致于现在除了该喂奶的时候,李师师都抢不到抱儿子的机会。

    当然,有人抢着抱,李夫人巴不得呢,她乐得清闲。

    “所以,干娘就是在孤山上,还是……在野外……”

    肥玉叶侧着脸儿,剪水双眸狐媚明丽,带着一抹羞,却又满是好奇。

    李师师被她给逗笑了,这个丫头,又想听,又怕羞,既觉得荒唐,又觉得刺激,那种复杂的心态,她又如何感觉不到。

    “嗯,是啊。”

    李师师便大大方方地说起了一些细节,你不是想听吗?那老娘就说给你听。

    李师师是什么样的口才,又是什么样的文化,通过她的嘴说出一些事情来,那真是唯美至极,只听得肥玉叶面红耳赤,却又浮想联翩。

    曾经在李干娘家偷看到的,月下荷花缸旁那道健硕阳刚的男人身影,就像身边不停推涌的池水,一遍又一遍地袭击着她的心灵。

    “好啦好啦,人家不要听了……”

    肥玉叶娇嗔起来,她只觉得口干舌燥,胸前也开始胀挺起来,忍不住心虚地往水里沉了沉,把她那雪白圆润的香肩也浸到了水里。

    李师师微微一笑,阖上眼睛开始养神。

    点到为止嘛,小家伙夜里也要喂奶,这时正好补个觉。

    肥玉叶悄悄地看了看干娘的身子,两人曾经一起沐浴过,干娘虽然体态甚美,但身体的紧致和弹性,却是没办法和她这样的年轻女子相比的。

    但是此时看看,干娘的身子和她似乎看不出什么区别来了。

    那根“何首乌”,真有这般奇妙吗?

    本来杨沅的英俊、年轻,就让玉叶暗生好感。

    状元身份,更让他罩上了一层荣耀光环。

    如今这青春永驻的诱惑更是……

    肥玉叶咬了咬唇,眼波盈盈欲流。

    春天还没到,春天的气息,却已在她心田里悄悄弥漫开来……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108143/415763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