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汉阳之战(七)
隋军连克翼际山和鹦鹉洲防线,一时有些打懵了李大亮。在李大亮的计划中,凭借这两处防线,无论如何也能和隋军相持一两个月。
李大亮就没想过这两处防线在短时间内会被正面击破,他一直在担心隋军来一场大迂回从西面或者南面杀过来。
所以面对着兵临城下的隋军,李大亮的心态有些崩。
以汉阳区区孤城,如何可敌得过城外数万隋军。汉阳城并不是一座雄城,之所以险峻难下,易守难攻,靠的是周边地形。
而失了两侧防线的汉阳城,不过是一个被扯破了外衣的美女,根本别想抵抗的住穷凶极恶的歹徒。
所以李大亮心情平静之后,第一时间便准备撤退。
李大亮这个人,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亦不是一个单纯的臣子。诚然以死为国是为人臣子的本分,但在明知结局已定的情况下,毫无意义地去赴死,李大亮便不愿意。
之前坚守汉阳城,李大亮觉得自己已经为李唐尽力了。
至于汉阳城的重要性,李大亮则顾不得了。毕竟再重要的城池,人死光了也没有意义。
下定决心撤退之后,李大亮便扒拉手中的部队。
城中守军,加上临漳山所部,再加上逃入城的溃兵,所有部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不过五千人。
至于李长卿手中那五千人,李大亮则全忘了。他相信李长卿这个老油条在隋军兵临汉阳城下后,就会自寻出路。
隋军将领和唐军将领有一个很大区别。
隋军将领多是黄明远或是黄维扬亲手提拔的,甚至很多人算得上家臣,是为了集体利益而战。而唐军将领一大部分是关陇世家投奔的,他们可以投奔李氏,也可以投奔其他人,这群人是为家族利益而战。
看唐初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李唐的地方总管、都督多以关陇人士为主,可行军总管却多以关东降将为主。那是因为世家大族愿意为了家族利益为你守家,却不愿意耗费家族资源去帮着你开疆拓土。前者有失,世家大族也会损失利益;后者成功,会摊薄世家大族的地位。
李长卿绝不会为李家殉葬,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大批部下是家族私兵,是家族力量。
李大亮手中这五千人,多是步兵,没有骑兵,甚至没有水军,靠着这群人突围,并不容易。
李大亮望着地图,思索着他的突围路线。
毫无疑问,换一个人来突围,肯定是选择往西,先会和李长卿部,然后顺着汉水西进,这是抵达江陵最迅捷的办法。
可李大亮很快便否决了,先不说李长卿会不会等他。
是个人就能看出往西突围最合适,隋军又不是傻子,自可以水师逆汉水而上,日夜不停,很容易便能截住自己。
李大亮有些惆怅,到底该往哪行。
李大亮的动作很快,虽然现在隋军只兵临汉阳城的东面和北面,并未完成合围,发起总攻,但很明显隋军在蓄力,或许到了明天,全面攻击就会开始。
所以李大亮当天便集结部队,准备粮食,到了夜里便出南门向南突围。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李大亮将大部分的物资都丢了,只保留了武器、铠甲和粮食。
这些士兵很快会和了临漳山的唐军,然后快速向西南方向,而目标便是身侧的云梦泽。
云梦大湖,自南北朝时期,已经被分割为大浐湖(今仙桃市西)、马骨湖(相当于今洪湖县西部的洪湖)、太白湖(今汉阳区南,《水经注》就有记载,跟李白没关系)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陂池,范围亦不足二百里。
云梦之名,其实只是一个总称。
当然也因为云梦泽逐渐淤堵堰塞,大大小小的湖泊之间,也有了无数相连的道路。当然这些小路多分布于沼泽、湿地之间,多芦苇、虫蛇,一般很少有人行走。
李大亮从南面突围,便是打的这个主意。
他之前东进之时,便从当地渔民那里得知了一条湖中的小路,可从汉阳斜通向沔阳。
这条小路是最近这几年湖泊淤积形成的滩涂地,并没有被记在地图上。
实际上整个云梦泽以肉眼可见地速度在萎缩,原本是湖区的地方不知有多少成了陆地,这期间更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小路。
这些湖泊之间,尽是些密密麻麻的芦苇荡,即使被人发现,也能藏入芦苇荡中,踪迹难辨。
李大亮一路行的小心翼翼,差不多二百里的路程,唐军整整走了五日。
这些滩涂之地,只是一些圩田,根本没有路,且质地松软, 荒草丛生,实在难行。一众人几乎是披荆斩棘,边走边探,不知有多少人陷入泥淖之中,这才走出这片湖区,直达沔阳城东南。
沔阳城位于群湖环绕之地,西面是大浐湖,南面是马骨湖,东面是太白湖,还有无数的小湖。
李大亮有两套计划,若是李长卿能成功撤退至沔阳,他便和李长卿一起,固守沔阳,阻击隋军。
但若是李长卿没有退回来,李大亮这五千人马肯定守不住沔阳,那就只能撤回江陵了。
其实李大亮还是想守,毕竟事关整个荆襄战局。在不危及到性命的情况下,还是要全力以赴。
只是李大亮并不觉得李长卿会撤往沔阳。毕竟李长卿作为安州总管,领安州、郢州,未必会来沔州。
说到底李世民有个失误,或者是李唐常犯的一个毛病。
李唐在多路进军时,除了以宗室为主帅外,其他各部多互不统属。即使两三部相互配合,也不会设一个主将。
这时因为李渊为了防止有人掌握太多兵权所定的制度,但逐渐成为常例。
虽然这一点的确是限制了权将的出现,但也导致各部互不统属。没有一个明确主将,常导致将领间互相争权,甚至是互相拆台,贻误战机的局面。
李大亮和李长卿都是总管,李长卿自不会买对方的仗。
谁都知道这是制度的问题,但没有人敢提。
李大亮想了想,对李长卿还是没报多大希望。各部尽快赶往沔阳城修整一番,然后立刻赶往江陵吧。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31118/32121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李大亮就没想过这两处防线在短时间内会被正面击破,他一直在担心隋军来一场大迂回从西面或者南面杀过来。
所以面对着兵临城下的隋军,李大亮的心态有些崩。
以汉阳区区孤城,如何可敌得过城外数万隋军。汉阳城并不是一座雄城,之所以险峻难下,易守难攻,靠的是周边地形。
而失了两侧防线的汉阳城,不过是一个被扯破了外衣的美女,根本别想抵抗的住穷凶极恶的歹徒。
所以李大亮心情平静之后,第一时间便准备撤退。
李大亮这个人,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亦不是一个单纯的臣子。诚然以死为国是为人臣子的本分,但在明知结局已定的情况下,毫无意义地去赴死,李大亮便不愿意。
之前坚守汉阳城,李大亮觉得自己已经为李唐尽力了。
至于汉阳城的重要性,李大亮则顾不得了。毕竟再重要的城池,人死光了也没有意义。
下定决心撤退之后,李大亮便扒拉手中的部队。
城中守军,加上临漳山所部,再加上逃入城的溃兵,所有部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不过五千人。
至于李长卿手中那五千人,李大亮则全忘了。他相信李长卿这个老油条在隋军兵临汉阳城下后,就会自寻出路。
隋军将领和唐军将领有一个很大区别。
隋军将领多是黄明远或是黄维扬亲手提拔的,甚至很多人算得上家臣,是为了集体利益而战。而唐军将领一大部分是关陇世家投奔的,他们可以投奔李氏,也可以投奔其他人,这群人是为家族利益而战。
看唐初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李唐的地方总管、都督多以关陇人士为主,可行军总管却多以关东降将为主。那是因为世家大族愿意为了家族利益为你守家,却不愿意耗费家族资源去帮着你开疆拓土。前者有失,世家大族也会损失利益;后者成功,会摊薄世家大族的地位。
李长卿绝不会为李家殉葬,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大批部下是家族私兵,是家族力量。
李大亮手中这五千人,多是步兵,没有骑兵,甚至没有水军,靠着这群人突围,并不容易。
李大亮望着地图,思索着他的突围路线。
毫无疑问,换一个人来突围,肯定是选择往西,先会和李长卿部,然后顺着汉水西进,这是抵达江陵最迅捷的办法。
可李大亮很快便否决了,先不说李长卿会不会等他。
是个人就能看出往西突围最合适,隋军又不是傻子,自可以水师逆汉水而上,日夜不停,很容易便能截住自己。
李大亮有些惆怅,到底该往哪行。
李大亮的动作很快,虽然现在隋军只兵临汉阳城的东面和北面,并未完成合围,发起总攻,但很明显隋军在蓄力,或许到了明天,全面攻击就会开始。
所以李大亮当天便集结部队,准备粮食,到了夜里便出南门向南突围。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李大亮将大部分的物资都丢了,只保留了武器、铠甲和粮食。
这些士兵很快会和了临漳山的唐军,然后快速向西南方向,而目标便是身侧的云梦泽。
云梦大湖,自南北朝时期,已经被分割为大浐湖(今仙桃市西)、马骨湖(相当于今洪湖县西部的洪湖)、太白湖(今汉阳区南,《水经注》就有记载,跟李白没关系)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陂池,范围亦不足二百里。
云梦之名,其实只是一个总称。
当然也因为云梦泽逐渐淤堵堰塞,大大小小的湖泊之间,也有了无数相连的道路。当然这些小路多分布于沼泽、湿地之间,多芦苇、虫蛇,一般很少有人行走。
李大亮从南面突围,便是打的这个主意。
他之前东进之时,便从当地渔民那里得知了一条湖中的小路,可从汉阳斜通向沔阳。
这条小路是最近这几年湖泊淤积形成的滩涂地,并没有被记在地图上。
实际上整个云梦泽以肉眼可见地速度在萎缩,原本是湖区的地方不知有多少成了陆地,这期间更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小路。
这些湖泊之间,尽是些密密麻麻的芦苇荡,即使被人发现,也能藏入芦苇荡中,踪迹难辨。
李大亮一路行的小心翼翼,差不多二百里的路程,唐军整整走了五日。
这些滩涂之地,只是一些圩田,根本没有路,且质地松软, 荒草丛生,实在难行。一众人几乎是披荆斩棘,边走边探,不知有多少人陷入泥淖之中,这才走出这片湖区,直达沔阳城东南。
沔阳城位于群湖环绕之地,西面是大浐湖,南面是马骨湖,东面是太白湖,还有无数的小湖。
李大亮有两套计划,若是李长卿能成功撤退至沔阳,他便和李长卿一起,固守沔阳,阻击隋军。
但若是李长卿没有退回来,李大亮这五千人马肯定守不住沔阳,那就只能撤回江陵了。
其实李大亮还是想守,毕竟事关整个荆襄战局。在不危及到性命的情况下,还是要全力以赴。
只是李大亮并不觉得李长卿会撤往沔阳。毕竟李长卿作为安州总管,领安州、郢州,未必会来沔州。
说到底李世民有个失误,或者是李唐常犯的一个毛病。
李唐在多路进军时,除了以宗室为主帅外,其他各部多互不统属。即使两三部相互配合,也不会设一个主将。
这时因为李渊为了防止有人掌握太多兵权所定的制度,但逐渐成为常例。
虽然这一点的确是限制了权将的出现,但也导致各部互不统属。没有一个明确主将,常导致将领间互相争权,甚至是互相拆台,贻误战机的局面。
李大亮和李长卿都是总管,李长卿自不会买对方的仗。
谁都知道这是制度的问题,但没有人敢提。
李大亮想了想,对李长卿还是没报多大希望。各部尽快赶往沔阳城修整一番,然后立刻赶往江陵吧。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31118/32121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