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会让你死得明明白白
第784章会让你死得明明白白
这个通告一下,天下震动。不少官员都去皇宫跪求冉闵,求冉闵责令太子收回成命。冉闵早被这帮士绅豪强弄得火起,耐心几乎耗尽,根本不予理睬。
这样在邺城闹腾了七八天,眼见冉闵如同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渐渐没有了动静。
想要辞官逼宫,对于太平天子倒还可以,但是对于开国皇帝却没有什么效果了。因为每一个开国皇帝人家都有一大帮勋贵,特别是寒门和庶族地主出身的勋贵。他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士绅,要想富贵,只能跟着皇帝走到一起。
这也是为何历朝开国之初矛盾不激烈的真正原因。就像明朝,皇帝原本拥有一帮勋贵跟文官制衡。可是偏偏土木堡之变时,五十万明军,连同举国勋贵,全部丧失。这是一个非常明显转折,皇帝没有依靠了,只能依靠宦官。
现在冉闵有依靠啊,那些数十万军队都是他的底气。仅仅出动一个步军第六营,河洛士绅豪都不敢乱动,哪怕是冉明疯狂的抓人,他们也不敢举旗造反。
谁都清楚,东面有石越、西面有谢艾,南边有张温,他们就算想投靠晋国,也是有心无力。
要说冉明强横抓人,其实也是一个坑。如果当地士绅豪强不动,就凭丰乐书院的那些学生,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肯定也查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这很简单,因为恐惧。每一个士绅豪强在当地当土皇帝都是至少数十年的时间了,平时积威太甚。指望家中奴仆或是身受其害的百姓出面当证人,谁敢啊。他们害怕被报复,也别不信。
一个官二代哪怕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一个草根,保证找不到愿意出面当证人的人。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这些士绅豪强都被抓了,不仅他们的家主,就连家族中的管事、嫡子、庶子,全部一网打尽。
在众人眼中,这些豪强和士绅,只怕是真的完了。这个年头,唯一能治住士绅的,也只有皇家了。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他们身受其害的人开始想着报复,也有一些庶族大地主想要取而代之,所以那些不易找到的证据,根本不找,全部自动出现了。
毕竟让人雪中送炭太难,可是落井下石则太容易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税士绅豪强都被抓捕归案,那些饱受压迫的百姓或是帮凶走狗都开始转为污点证人。冉明并没有把他们的路堵死,也给了他们选择。要么跟着他们的主子,一起灭亡。要么坦白从宽,从轻发落。
有一句话说,不是太过忠诚,而是背叛的筹码不够。眼见主子要倒了,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们陪葬。
岁月在王猛额头上留下一些印迹,因为操劳,苍老非常明显。冉明拒绝了张温的安排,执意住进了洛阳城内的一个冉明名下的宅子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冉明地位的升高,天眼这个情报组织在对外的职能在渐渐减弱,转而向国内转移。但是职能上,却又慢慢发生了变化,转而以工商情报为主。慢慢就会演变一个类似于后世的经济调查局的机构。
“太子殿下,以“天聋地哑”给的情报,天眼也去大致复查了一下。啧啧……这帮土豪劣绅倒够可以的,居然征上来十三万石粮食。”王猛的声音里多少有点讥讽的意意。
十三万石粮食,按照河洛地区十年以来的粮食产量,这个数量并不算高。只不过四成多一点。可是偏偏这是在河洛受水灾严重的一年,整个河洛地区,粮食产量刚刚满二十万石。本来粮食缺口只有八十万石左右,这么一折腾,没有一百万石粮食,别想赈济河洛之灾。
冉明道:“本宫只是好奇,这个河洛豪强和士绅难道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还敢这么做?”
王猛脸上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神情:“自古以来,有一个潜规则,叫做法不责众。河洛地区九十七城,近九成的官员都涉及了贪污问题,如果清查,河洛地区,将无官可留,出现这么大的官员空缺,即使朝廷也没有办法调来这么多官员。”
冉明似笑非笑的道:“那他们就太天真了,丰乐书院一百四十七谒者中大夫,填补这些空缺也绰绰有余,他们即然不想当大魏的官,那就不用当了。这个天下,想当官的人太多了,景略你相不相信,就算是别杀空河洛九十七城,就算杀空天下所有的贪官,可以马上就会有无数人哭着喊着要当官儿。”
洛阳城官员全部被半强迫的押到了行宫正前门的广场上,这个庞大的广场上,此时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冉明身后那是一堆坐立不安的官员。在一大清早,就会洛阳衙役和捕快敲锣打鼓,满城喊话“今日太子殿下行宫广场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事实上在七八天前,整个河洛地区只要是有头有脸的宗族族老,年缴税可以达到千万钱的商贾,有名有姓的士绅、还有豪强,庶族地主,当然还有一些六旬老者。考虑了人太多,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扩音设备,所以在广场上就用煮熟的土,夯出了一个半人高的半圆土台,圆台周围,是八堆回音壁,在安静的情况下,即使稍微高一点的声音就能传达到每个人的耳中。
在若大的广场上,但是人则更多,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口口低声交谈,不知道冉明所谓的公审是什么意思。
首先出来的,自然是冉明了。冉明不着朝服,也没有穿着深衣礼服,而是一身甲胄,一脸英气。
冉明往人前一站,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参见太子殿下。冉明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身。
冉明道:“大家都来了,本宫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前段时间,本宫缉拿了河洛数十士绅豪强,以及麾下爪牙共千余人。不是本宫恃强凌弱,也不是有意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本宫身上带着皇命。农业是国家民生命脉,也是大魏永远不会更改的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以法查办。不管是王子,还是庶民,犯了法,都要受到制裁。笼子里的士绅、豪强大家或许都认识,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暂时不先再介绍了。”
冉明顿了一顿,然后大声道:“今天这个案子和以往审理的并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呢,首先是两个字,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事大家都明白。另外就是公平。今天本宫只出示证据,最后他们有没有罪呢,不是本宫来定,也不是洛州刺史来而定,而是让今天来听审的百姓,各位有德士绅,有为商贾,还有士子给出一个结论,他们这些人,有没有罪,这个罪应该如何定。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杨晖听到这话感觉不可思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观念早已深深埋在他的心中。事实上这句话就被解释成了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事实上这句话是被歪解的。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因忙于生计和没有条件置办行礼用的祭品,故而对庶人不作某些礼的要求。可是千百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了士大夫的护身符。也是上下尊卑的依据。怎么到了冉明这里就变了呢?不仅要对士绅动刑,而且还要把权力交给那些卑微的庶民。
黄泓是魏郡人,家学天文秘术,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承袭其父开阳亭侯之爵,燕国亡后,随其父进入邺城。其父黄沈因通天文,被委为太史丞。黄沈也是燕国降臣中,比较受重视的大臣之一。虚岁才二十的黄泓是魏国国子监,年初被委任为秘书监秘书郎。这虽然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不过,黄泓的文才不错,入仕以来,数道圣旨出自其手,就如冉闵今年下达的免税圣旨,也是其起草的。
“太子殿下不该如此!”虽然自己起草的圣旨被抵制,黄泓也非常气愤。不过,他现在正在休婚假,这事他没有权力去管。严惩违法的士绅豪强,在黄泓看来也是可行的。不过他却不赞同让百姓处置士绅是否有罪。这是破坏礼制,这是天下礼乐即将崩溃的征兆。
底下人的议论仍在继续,冉明接着道:“怎么决定这些疑犯是不是有罪呢。其实很简单,你们每个人将收到一个白纸,如果认为疑犯有罪,这就用印泥在纸上面按一个手印。如果没有罪,则不需要按手印。当然,也弃权。”
这一下,黄泓也感觉事情不同寻常了。他喃喃的赞叹道“太子殿下倒有上古之风。”
何为上古之风,就是什么尧舜禹的时代了,那会还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其实已经不是了,不然哪来的三皇五帝?但是按照一些传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么决定事情的。大家坐一起,然后表决,围着火塘表决。好吧,这是生产力决定的。说一句题外话,读大学的童鞋,真的要好好学习马哲,那玩意太厉害了,就算在今天,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用马哲来解释清楚。
杨晖也有点若有所思的看着冉明,他此时更加迷惑,也更加看不懂冉明了。
看着会场越来越乱,冉明的麒麟卫统领林黑山暴起大喝道:“肃静。”
这几乎如同炸雷一般的吼声,可不是冉明可以比的。现场当时就乱了下来。冉明点点头,看了看王猛,喝道:“带疑犯!”
这自然是一场别看生面的审判了,尽管半个多月的牢狱生活,让郑议、甘绰等士绅豪强精神很差,不过他们身上倒没有什么皮外伤,至少在牢狱中并没有受到什么折磨。
一位大嗓门衙役拿着文书喊道:“第一位疑犯堵阳士绅郑议,郑议乃堵阳郑氏家主,前三川郡太守之子。郑议所犯的之罪,其一是欺君,私自扣下陛下免税圣旨,行贿堵阳令李锦、县丞郝全仁,暴力逼迫农民交税,共得税粮两万一千余石。”
接着冉明又让人拿出证据,这些证据“天聋地哑”准备的非常充分,从郑议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侄女为李锦的外室,再到他出动家丁、打手、暴力抢夺佃户的财产。更让人愤怒的是,无钱缴纳税负的百姓,女儿稍有姿色,就被其奸污,然后再送到他名下的青楼里接客赚钱。若是农民的女儿姿色一般,他就卖人家女儿去黑工坊做奴工。仅仅在这一年,因为郑议而家破人亡的就多达四十余户,一百多人无辜枉死。
冉明问道:“郑议,你认罪吗?”
郑议面如土色,他仍垂死抵抗,大声吼道:“这是诬陷,诬陷。”
冉明道:“证据确凿,哪里容你狡辩!”
“这都是做出来的罪证。”郑议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做出来的罪证?那就再传人证。”冉明冷笑道:“本宫倒要看看,黑的你怎么说白。你们谁由出来愿意当证人。”
就在这时,一个尖嘴薄舌的汉子惶恐的道:“小的郑六斤,愿意出来做证。证词所言,句句属实!”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54675/256278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这个通告一下,天下震动。不少官员都去皇宫跪求冉闵,求冉闵责令太子收回成命。冉闵早被这帮士绅豪强弄得火起,耐心几乎耗尽,根本不予理睬。
这样在邺城闹腾了七八天,眼见冉闵如同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渐渐没有了动静。
想要辞官逼宫,对于太平天子倒还可以,但是对于开国皇帝却没有什么效果了。因为每一个开国皇帝人家都有一大帮勋贵,特别是寒门和庶族地主出身的勋贵。他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士绅,要想富贵,只能跟着皇帝走到一起。
这也是为何历朝开国之初矛盾不激烈的真正原因。就像明朝,皇帝原本拥有一帮勋贵跟文官制衡。可是偏偏土木堡之变时,五十万明军,连同举国勋贵,全部丧失。这是一个非常明显转折,皇帝没有依靠了,只能依靠宦官。
现在冉闵有依靠啊,那些数十万军队都是他的底气。仅仅出动一个步军第六营,河洛士绅豪都不敢乱动,哪怕是冉明疯狂的抓人,他们也不敢举旗造反。
谁都清楚,东面有石越、西面有谢艾,南边有张温,他们就算想投靠晋国,也是有心无力。
要说冉明强横抓人,其实也是一个坑。如果当地士绅豪强不动,就凭丰乐书院的那些学生,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肯定也查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这很简单,因为恐惧。每一个士绅豪强在当地当土皇帝都是至少数十年的时间了,平时积威太甚。指望家中奴仆或是身受其害的百姓出面当证人,谁敢啊。他们害怕被报复,也别不信。
一个官二代哪怕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一个草根,保证找不到愿意出面当证人的人。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这些士绅豪强都被抓了,不仅他们的家主,就连家族中的管事、嫡子、庶子,全部一网打尽。
在众人眼中,这些豪强和士绅,只怕是真的完了。这个年头,唯一能治住士绅的,也只有皇家了。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他们身受其害的人开始想着报复,也有一些庶族大地主想要取而代之,所以那些不易找到的证据,根本不找,全部自动出现了。
毕竟让人雪中送炭太难,可是落井下石则太容易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税士绅豪强都被抓捕归案,那些饱受压迫的百姓或是帮凶走狗都开始转为污点证人。冉明并没有把他们的路堵死,也给了他们选择。要么跟着他们的主子,一起灭亡。要么坦白从宽,从轻发落。
有一句话说,不是太过忠诚,而是背叛的筹码不够。眼见主子要倒了,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们陪葬。
岁月在王猛额头上留下一些印迹,因为操劳,苍老非常明显。冉明拒绝了张温的安排,执意住进了洛阳城内的一个冉明名下的宅子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冉明地位的升高,天眼这个情报组织在对外的职能在渐渐减弱,转而向国内转移。但是职能上,却又慢慢发生了变化,转而以工商情报为主。慢慢就会演变一个类似于后世的经济调查局的机构。
“太子殿下,以“天聋地哑”给的情报,天眼也去大致复查了一下。啧啧……这帮土豪劣绅倒够可以的,居然征上来十三万石粮食。”王猛的声音里多少有点讥讽的意意。
十三万石粮食,按照河洛地区十年以来的粮食产量,这个数量并不算高。只不过四成多一点。可是偏偏这是在河洛受水灾严重的一年,整个河洛地区,粮食产量刚刚满二十万石。本来粮食缺口只有八十万石左右,这么一折腾,没有一百万石粮食,别想赈济河洛之灾。
冉明道:“本宫只是好奇,这个河洛豪强和士绅难道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还敢这么做?”
王猛脸上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神情:“自古以来,有一个潜规则,叫做法不责众。河洛地区九十七城,近九成的官员都涉及了贪污问题,如果清查,河洛地区,将无官可留,出现这么大的官员空缺,即使朝廷也没有办法调来这么多官员。”
冉明似笑非笑的道:“那他们就太天真了,丰乐书院一百四十七谒者中大夫,填补这些空缺也绰绰有余,他们即然不想当大魏的官,那就不用当了。这个天下,想当官的人太多了,景略你相不相信,就算是别杀空河洛九十七城,就算杀空天下所有的贪官,可以马上就会有无数人哭着喊着要当官儿。”
洛阳城官员全部被半强迫的押到了行宫正前门的广场上,这个庞大的广场上,此时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冉明身后那是一堆坐立不安的官员。在一大清早,就会洛阳衙役和捕快敲锣打鼓,满城喊话“今日太子殿下行宫广场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事实上在七八天前,整个河洛地区只要是有头有脸的宗族族老,年缴税可以达到千万钱的商贾,有名有姓的士绅、还有豪强,庶族地主,当然还有一些六旬老者。考虑了人太多,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扩音设备,所以在广场上就用煮熟的土,夯出了一个半人高的半圆土台,圆台周围,是八堆回音壁,在安静的情况下,即使稍微高一点的声音就能传达到每个人的耳中。
在若大的广场上,但是人则更多,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口口低声交谈,不知道冉明所谓的公审是什么意思。
首先出来的,自然是冉明了。冉明不着朝服,也没有穿着深衣礼服,而是一身甲胄,一脸英气。
冉明往人前一站,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参见太子殿下。冉明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身。
冉明道:“大家都来了,本宫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前段时间,本宫缉拿了河洛数十士绅豪强,以及麾下爪牙共千余人。不是本宫恃强凌弱,也不是有意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本宫身上带着皇命。农业是国家民生命脉,也是大魏永远不会更改的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以法查办。不管是王子,还是庶民,犯了法,都要受到制裁。笼子里的士绅、豪强大家或许都认识,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暂时不先再介绍了。”
冉明顿了一顿,然后大声道:“今天这个案子和以往审理的并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呢,首先是两个字,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事大家都明白。另外就是公平。今天本宫只出示证据,最后他们有没有罪呢,不是本宫来定,也不是洛州刺史来而定,而是让今天来听审的百姓,各位有德士绅,有为商贾,还有士子给出一个结论,他们这些人,有没有罪,这个罪应该如何定。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杨晖听到这话感觉不可思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观念早已深深埋在他的心中。事实上这句话就被解释成了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事实上这句话是被歪解的。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因忙于生计和没有条件置办行礼用的祭品,故而对庶人不作某些礼的要求。可是千百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了士大夫的护身符。也是上下尊卑的依据。怎么到了冉明这里就变了呢?不仅要对士绅动刑,而且还要把权力交给那些卑微的庶民。
黄泓是魏郡人,家学天文秘术,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承袭其父开阳亭侯之爵,燕国亡后,随其父进入邺城。其父黄沈因通天文,被委为太史丞。黄沈也是燕国降臣中,比较受重视的大臣之一。虚岁才二十的黄泓是魏国国子监,年初被委任为秘书监秘书郎。这虽然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不过,黄泓的文才不错,入仕以来,数道圣旨出自其手,就如冉闵今年下达的免税圣旨,也是其起草的。
“太子殿下不该如此!”虽然自己起草的圣旨被抵制,黄泓也非常气愤。不过,他现在正在休婚假,这事他没有权力去管。严惩违法的士绅豪强,在黄泓看来也是可行的。不过他却不赞同让百姓处置士绅是否有罪。这是破坏礼制,这是天下礼乐即将崩溃的征兆。
底下人的议论仍在继续,冉明接着道:“怎么决定这些疑犯是不是有罪呢。其实很简单,你们每个人将收到一个白纸,如果认为疑犯有罪,这就用印泥在纸上面按一个手印。如果没有罪,则不需要按手印。当然,也弃权。”
这一下,黄泓也感觉事情不同寻常了。他喃喃的赞叹道“太子殿下倒有上古之风。”
何为上古之风,就是什么尧舜禹的时代了,那会还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其实已经不是了,不然哪来的三皇五帝?但是按照一些传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么决定事情的。大家坐一起,然后表决,围着火塘表决。好吧,这是生产力决定的。说一句题外话,读大学的童鞋,真的要好好学习马哲,那玩意太厉害了,就算在今天,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用马哲来解释清楚。
杨晖也有点若有所思的看着冉明,他此时更加迷惑,也更加看不懂冉明了。
看着会场越来越乱,冉明的麒麟卫统领林黑山暴起大喝道:“肃静。”
这几乎如同炸雷一般的吼声,可不是冉明可以比的。现场当时就乱了下来。冉明点点头,看了看王猛,喝道:“带疑犯!”
这自然是一场别看生面的审判了,尽管半个多月的牢狱生活,让郑议、甘绰等士绅豪强精神很差,不过他们身上倒没有什么皮外伤,至少在牢狱中并没有受到什么折磨。
一位大嗓门衙役拿着文书喊道:“第一位疑犯堵阳士绅郑议,郑议乃堵阳郑氏家主,前三川郡太守之子。郑议所犯的之罪,其一是欺君,私自扣下陛下免税圣旨,行贿堵阳令李锦、县丞郝全仁,暴力逼迫农民交税,共得税粮两万一千余石。”
接着冉明又让人拿出证据,这些证据“天聋地哑”准备的非常充分,从郑议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侄女为李锦的外室,再到他出动家丁、打手、暴力抢夺佃户的财产。更让人愤怒的是,无钱缴纳税负的百姓,女儿稍有姿色,就被其奸污,然后再送到他名下的青楼里接客赚钱。若是农民的女儿姿色一般,他就卖人家女儿去黑工坊做奴工。仅仅在这一年,因为郑议而家破人亡的就多达四十余户,一百多人无辜枉死。
冉明问道:“郑议,你认罪吗?”
郑议面如土色,他仍垂死抵抗,大声吼道:“这是诬陷,诬陷。”
冉明道:“证据确凿,哪里容你狡辩!”
“这都是做出来的罪证。”郑议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做出来的罪证?那就再传人证。”冉明冷笑道:“本宫倒要看看,黑的你怎么说白。你们谁由出来愿意当证人。”
就在这时,一个尖嘴薄舌的汉子惶恐的道:“小的郑六斤,愿意出来做证。证词所言,句句属实!”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54675/256278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