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大魏霸主 > 第863章永不加赋

第863章永不加赋

    第863章永不加赋

    冉明就像一个木偶被一群宦官拥簇着,穿上了龙袍,戴上了帝王之冠。接着两个小宦官又各自举着两个托盘。

    冉明其实不用看也知道,那两个托盘里一颗就是始皇帝用和氏壁雕刻的传国玉玺,也称为天子之印,另外就是调动天下兵马的虎符。

    冉明轻轻推开搀扶他的两个宦官,然后恭恭敬敬的向冉闵的遗体三叩九拜。看着冉明的举动,太武殿中的众臣露出了赞许之色,他们也学着冉明的样子,对冉闵的遗体,三拜九叩。这时,冉明这才伸手接到象征着天子君权天威和权柄的传国玉玺和虎符。

    董皇后道:“先帝大行,社稷为重,诸卿立刻护卫太子,前往宣政殿,传诏在邺都文武百官五品以上,至宣政殿,叩拜新君,正君臣名分!”

    名份,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早就周代,中国人的祖先就说过——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名正言顺,才是正义,才是道理。

    林黑山原本是冉明的侍卫队长,很自然,他也水涨船高。此时林黑山与金奴、铁奴交接了皇宫戍卫之权。冉明头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绛袍,一步一步,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登上宣室殿的御阶,朝着那至高无上的龙座走去。

    按照汉家制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后至少二十七天之后,但,登基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天下,这个国家换主子了。实际上在登基之前,新君就被众臣拥立成为天下共主了。

    冉明走到龙座前,转过身子,一挥袖袍,坐在龙座上,透过眼帘前的十二道旒珠,看向文武百官,轻轻的坐在那张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龙椅上了,其实说是做,冉明的屁股只是沾了一点边而已。冉明暗暗嘀咕“这满朝文武,到底谁才是真正忠于他的大臣?”

    尤义看着冉明落坐,就高喝道:“新君即位,百官叩拜!”

    尚书令王简为首,中尚书侍中刘启,御史大夫王宁,太尉董润,太傅申钟以及各部尚书,等文武百官山呼:“臣等叩见陛下,陛下金安!”

    诸位其实莫被古装剧给骗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句经典台词,其实并不是古代专门皇帝的御用称呼,在隋朝还有一个大将军叫史万岁的。其实万岁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指死期,千秋万岁之后,是指死之后。所以在这个时代,肯定没有人专门用来称呼皇帝,要不然那就是妄图诅咒皇帝早死。

    渐渐的,平静下来的冉明端坐在龙椅上。身处高位,俯视众臣,一股舍我其谁的感觉让冉明油然而生。这一刻,冉明突然明白了。为何历史上无数人为了皇帝的宝座,不惜犯诛灭九族的勾当。冉明感觉自己就像行走在世间的神灵,主撑天下大权,万万人的生死,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皇权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制约。特别是开国皇帝,那简直就是言出法随,无论说什么话,那都是法律,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东西。冉明淡淡的道:“诸位臣工,免礼平身!”

    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国家,其实就像是一个后世的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长,对公司拥有所有权,而所有的大臣就是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拥有着实际管理权。如果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威的董事长,那自然可以带着公司快速发展,反之,一个没有威信的董事长,也可以遭受全体成员的抵制,成为傀儡。

    冉闵其实也有着非常大的遗憾,在历史上冉闵虽然当了三年的皇帝,三年虽然短暂,可是在皇帝这个特殊职业生涯中,其实不算短了。像康麻子那样变态的,其实很罕见。魏国众臣对冉闵既没有著传立说,也没有给冉闵上帝号。冉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冉闵上一个帝号。

    仔细思索了一下,冉明清清嗓子,朗声道:“诸位爱卿,先帝自青龙改元建制以来,外御夷狄,横扫诸逆,复我汉家江山。内抚黎庶,兴修水利,鼓励农桑,田税三十取一,广施恩德。上帝降以宝鼎嘉之,功莫大焉。”

    冉明面不改色的看着朝臣们,一字一句的道:“朕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圣人制礼乐各有由,闻歌,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其令太常、少府、宗正、太仆与右侍中、御史大夫,共定先帝庙宇之乐舞,以明修德,然后,著于书籍,施予万世,万世无穷!”

    在谥法制度中,只有有庙号的天子,才能享有特别为其制定的乐舞!只是,商周以来乃至两汉谥法制度极为严格。可是到了东汉以后,谥法制度就彻底崩溃了。好在,是这个时代。如果是明朝,这种事情,可就够冉明头疼的了。别以为大臣不敢反抗皇帝,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就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还有正德皇帝,大臣们为啥给正德上一个正德的年号?在中国的传统中,缺啥就补啥,正德的潜意思就是说朱厚照缺德,必须补德。文臣无耻起来,可是没有任何底线的。

    事实上冉闵在历史上的谥号是前燕慕容俊给上的,号武悼天王。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从冉闵的谥号来看,武表扬了他的功绩,悼既同情冉闵的遭遇,至少慕容俊还是尊重冉闵的。不像满清,把朱家皇帝全部都黑到他姥姥家去了。

    不过冉明也很庆幸,这个时代文臣连夷狄皇帝都遵,自然没有什么节操可言了。谁都明白,冉明刚刚登基,这就是白送给诸位一位升官发财的机会。什么礼法,什么制度,在绝对的利益诱惑之前,都是虚的。

    就在这时,王简出现了。他朗声道:“先帝登基之初,夷狄肆虐,我汉家百姓生灵涂炭,朝保夕。先帝以三千甲士起兵反搞暴虐石赵,缔造如今的魏国。世功莫过于高皇帝,陛下当效仿前魏文皇帝,为先帝立庙。”

    御史大夫王宁道:“先帝之功绩,与世共睹,先帝以功而言,开创魏国社稷,经纬天地,当得圣字,克敌逆叛,布德四方,当得“武”字,安民以居,安士以事,当得“德”字,臣以为,先帝谥号以高祖大圣至德烈武皇帝!”

    “高祖大圣至德烈武皇帝!”冉明听到这个话被雷得外焦里嫩。不过这个谥号的意思,冉明也明白,意思还行。至少属于表扬的范畴。

    就这样,冉闵的庙号就是高祖烈武皇帝,谥号就是大圣至德烈武皇帝。其实皇帝的谥号到了清朝,尼玛就成了自吹自雷的舞台了。

    冉明第二件事,其实不是作人事调整,而是尊董皇后为皇太后。谢道韫为正宫皇后,加赐条纹贵妃,刘嫝为淑妃。其他冉明的诸女也都有各自的封号。

    冉明起身道:“朕闻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国黎庶,永不加赋。”

    这一个重磅炸弹可是把全部朝臣给炸愣了。其实冉明最初也不懂中国古代税和赋的区别,事实上税呢。就是指国防、官员俸禄、整修河工、赈济灾民以及各种国家用度。赋则是专供皇室,供皇帝和宗室各藩王、公主婚丧嫁娶以及吃喝玩乐的用度。

    清朝是中国封建第一个提出永不加赋的朝代,可是清朝治下的百姓难道真的像活在天堂里?事实上恰恰相反,清朝的税是历朝之最。因为满清不光需要养活数万皇室,还有二百多万满族人。这样以来,这些税自然要加在百姓头上。可别相信清史里的东西,事实上,如果不是高产的玉米、红薯、土豆的传入,恐怕满清也坚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冉明的私产,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的变种,不过冉明把这些敛财的方式,伸向了国外。所以,这和满清道理虽然一样,可是本质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实赋才是压跨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皇室成员都很少。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敢沾染权力的藩王,都像猪一样活着,他们除了疯狂的造人,就没有其他事情要做。西汉的藩王越封越多,最后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郡县,这些税收都进了藩王和皇室成员的口袋里。很自然国库收入越来越困难,特别是明朝,直接因财政危机,把王朝给整没了。

    这些满朝大臣都激动的满脸通红,永不加赋这是多么好的仁政啊,三皇五帝谁提过,历朝皇帝谁喊过,真真正正的仁君。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泽被苍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们不管那个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冉明长出一口气,道:“可!”

    他知道,这个永不加赋一出,他就着实装了一回圣人了。

    有了这个诏命打底,最起码,自耕农与中小地主,都会把他这个天子看成亲爹。至于底层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给他立个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只要这个圣旨颁布,就算是天子老子也休想把冉明从皇位上拉下来,就算可以打败冉明,甚至杀了他,只要冉明的子孙不绝,总会有人拥立他们。

    要是违反了民意,恐怕是全天下都会要反了。冉明其实这个永不加赋的圣旨,不仅对魏国有着莫大的影响。其实对晋朝和已经自立状态的巴蜀,也有着致命性的冲击。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冉明做了初一,谁有冉明那个底气做十五?

    其实仁义都是需要代价的,唐朝立国时,不像其他反王一样对百姓横征暴敛,披着仁义的外衣的李唐最终夺得了天下。那是因为李唐拥有了陇右李氏和崔氏的财力支持。光历史记载,崔氏向李渊献出了价值一百七十万贯钱财和粮草。冉明今后,只要把军队全部国家化,他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转为皇室支用,这样全部这样疯狂免赋的事情,冉明不是做不出来。

    邺城的朱雀大街,在邺城的地位,恐怕相当于后世北京的长安大街了。此时这个朱雀大街已经成了全面的工地。冉明从华夏商盟拨出了专项经费五十万金,专门给冉闵建造皇陵,同时还有那三道与民相约的国法。

    此时东宫内也是一片繁忙,谢道韫正指挥着宫娥和宦官,忙着搬家。谢道韫留恋的看着东宫,她知道将与这里永别了!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54675/256279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