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大魏霸主 > 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

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

    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

    其实在魏晋时期,儒家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所以基本上大部分名士都是玄、佛、儒三家兼修,可是偏偏孔抚是孔子二十四代孙,他的学问比较专一,对玄学和佛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涉猎。颜约也皱起眉头。

    只见孔抚哑口愣在当场,场面甚是尴尬。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庄子·缮性》:“道,理也。……道无不理”。《管子·君臣上》说:“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韩非子·解老》以“道理”并提,认为“道,理之者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管子·任法》篇中说“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这个“道”是政治原则;

    可是儒家的道呢?因为儒家的道是在历代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演化的,可以说是非常矛盾的。比如说是在基督教《旧约》中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是孟子却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就是说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事实上是这样吗?用现实的例子非常好解释。三国时期曹氏失德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可是曹氏的江山却有司马氏篡夺了。刘渊有德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没有,可是刘渊却夺了天下,石虎那样的暴君都可以坐天下,这个事实就让儒家的道产生了矛盾。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北宋虽然宋微宗瞎搞,可是朝廷仍没有失民心,大部分百姓仍念着赵家的好,哪怕到了南宋末期,那些南宋百姓宁愿跳海殉国,也不愿忍辱偷生。更何况还有一个悲剧的例子,那就是冉闵,冉闵亡国,魏国军民自杀殉国,从而开启了中原亡社稷殉国的传统。

    这同样和儒家的道解释相矛盾。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敬祖,重孝,难道让孔抚直接指出自己的祖宗错了吗?

    所以这个时候,孔抚陷入了两难之地。就在这个时候,儒家后起之秀何承天却道:“衍圣公在上,小子不才,可以释道。”

    孔抚大喜道:“承天何以释道!”

    何承天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程志儒学理论有限,在释道方面借用唐朝大儒韩愈的原道一文)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何承天这一番演讲,虽然中心思想是复古崇儒、攘斥佛老,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然而何承天必竟年轻气盛,这一番言论,不仅是炮轰佛教,而且还炮轰道教。何承天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寡孤独、残疾以及长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就可以了!

    五胡乱华以来,儒家大衰,南方道教兴起,北方因石虎信佛,所以佛教在北方兴起。别以为佛教就是教人向善的,事实上宗教就没有一个好玩意,都是一群蛊惑人心的寄生虫。

    随着何承天的那篇卫道功莫大焉的文章,让何承天成为儒林新秀,结果这一篇释道文出,就足以奠定其大儒的身份。

    当然在铜雀台这下更热闹了,此时台下的听讲的原本也有道家弟子,也有不少佛家,他们本身是想开好戏的心思来的,没有想到这把火居然烧到了他们身上。不待王猛辩论,底下的佛道两家就开始骂开了。

    “巧言令色!”

    “胡说八道!简直狗屁不通!”

    所有人的目光霎时间凝聚在了这个人身上,只见他其貌不扬,身形枯瘦,不过一双眼睛,神采充足。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冉明内定的下一代顶替葛洪成为道教教主的杨羲。

    杨羲冲着四周拱拱手,然后落落大方的说道:“我华夏的确有国将不国的时候,山河破碎,百姓任人宰割。不过那不是眼前,而是前晋年景。如今陛下励精图治,匡扶汉家江山,恢复社稷,在贫道眼里看到的是大兴,看到的是天下终于要太平了,实在是不知亡国之说,从何而来!”

    何承天不认识杨羲不知道杨羲的厉害,只当是一个寻常的道士,见到道士心中更是厌恶,冷笑道:“沙漠建城,岂能久呼?圣人之道,就仿佛千丈高楼的大厦,乃是一国根基,士人不通圣人之道,人心大乱,难道还不是亡国之兆吗?”

    “哈哈哈,好厉害的圣人之道,敢问那个谁,圣人之后,可有千载的朝廷?圣人之后,可是没有了兴衰治乱?”

    杨羲故意不提何承天的名字,而称其为那个谁,这让何承天的鼻子都气坏了。何承天指着杨羲气得“你,你,你”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而在此时,台下听讲的鬼谷门主王莫却笑道:“儒家真的没落了。”

    王猛笑道:“师尊所言极是,眼下儒家四处树敌,诸子百家为了自保,恐怕不得不战而战了!”

    墨家巨子魏午也冲身边弟子谢思亮道:“思亮,等会你去上台挑战一下儒家这个号称百年不遇的天才!”

    “师尊,徒儿省得!”谢思亮淡淡的道:“儒家那副嘴脸,看着就让人讨厌。”

    “咱们墨家可不像儒家那样假仁假义,咱们就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魏午道:“儒墨千年之争,今天借此机会,好好给他论论!”

    冉明的这一次百家讲坛可以说非常不成功,首先是冉明提出了释道的命题,结果儒家复古尊儒,大肆评击佛道两家。引得道家和佛家先后出手反击儒家。结果杨羲引发治乱之说,孔引述孟子的一治一乱说,阴阳家和杂家又以五德终始说评击儒家的一治一乱说,法家又以韩非子的诡使,来驳斥儒家的一治一乱说。随着佛、道、儒、法、阴阳家、杂家参与辩论。作为儒家的死对头之一,墨家也加入了战斗。

    有道是好虎架不住狼多,儒家虽然擅长耍嘴皮子,可是面对诸子百家的发难,也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更何况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对百家的压制可以说到了非常极致的境地,无论法家也好,墨家也罢统统沦为隐世学派。

    这些诸子百家都成了在野党,平时没事自然会琢磨儒家哲学理论的漏洞,针对他的漏洞和缺点,这百子学子可以说非常了解。所提出的论据也非常充分,这时儒家被弄得非常狼狈。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百家讲坛才真正有了百家争鸣的味道,可是墨家出手,却把这首次百家讲坛推上了高潮。

    墨家子弟谢思亮冲何承天道:“久闻先生大才,一岁能言,两岁启蒙,五岁已然读通《孝经》、《诗》、《论语》、《春秋》同龄人无人可及。”

    何承天听闻此言,微微一笑,拱手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一句倒出一个典故,汉末中大夫陈韪讽刺为孩童的孔融,当时孔融却说:“想君小时,未必了了!”到了这里,反而成了何承天谦虚的表现。不过,何承天却是恃才傲物,接着淡淡的道:“承天何止熟读经书,而为诸子百家作注。”

    谢思亮郑重的道:“先生大才,博通百家,贯通两派经学,乃百年来第一天才,那先生刚才也所言,亲贤臣远小人社稷必兴,亲小人远贤臣,社稷必毁。诚如先生所言,那么缘何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时,缘何就没有小人当道,要知道三皇五帝亦非一生无错之圣人,如尧帝就错用禹之父鲧来治水。”

    此问一出,包括王简、御史大夫王宁、谢安等人,悉数愕然。谢思亮此问并不算太高深,不过却胜在大胆。

    对于三皇五帝,儒家总会称颂他们圣明,反正那个时候都是过去的历史,所遗留的文字记载非常少,所以儒家就会不停的丰满上古时期的制度,是儒家是理想中的时代。

    事实上在冉明这个后世人看来,上古时代其实并非什么理想时代,而恰恰却是一个蛮荒时代。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极为有限,物质生活非常匮乏,自然谈不上什么幸福。就像后世共和国建立初期,一般人对苏联描绘的共产主义非常向往,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就好像能吃上土豆炖牛肉就是共产主义了。可是现在不说全部人都能吃上土豆炖牛肉吧,至少大部分人应该可以吃上。可以人们幸福吗?

    所谓的理想和现实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而一般人有人问起,三皇五帝时期为什么好,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君主贤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现在谢思亮就提出一个儒家非常矛盾点来,尧帝错用鲧来治水,那么尧帝就并非不会做错事的人,既然如此,他又为何可以让百姓所称颂,而他所在的时代亦没有小人当道呢?

    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份。

    这也是儒家被统治采用的根本原因,这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敬祖。子不言父过,可是在儒家丰满上古理想社会制度时却留下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没有说明上古时期为何君明臣贤,社会大治。

    三皇五帝是否贤明,其实是一本烂账,事实上谁也说不清楚。其实无论儒家还是诸子百家,其实也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尊师重道。欺师灭祖是任何门派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三皇五帝其实不光有儒家在捧,事实上在春秋时期,百家都在捧,也都在神化。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嫣。一个会做错事,用错人的贤君,为何他所在的时代没有小人当道?谢思亮这招,完全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深得诡辩的真髓。

    在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只是这个儒术独尊的时代,这个质疑声音太小了。现在谢思亮真正向何承天提出提问,就由得何承天进退两难。或许朋友们在学校时也参加过辩论,最好的辩论方式,那就是根据对方言论中的漏洞进行攻击,就像电脑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一样。

    事实上古代纵横家和策士也是根据这一种方式,根据对方的观点,引得对方自相矛盾,比如比较著名的诡辩《白马非马》等等。

    谢思亮作为墨家罕见的墨者,他是专门的理论学者,而非墨工,和墨侠,自然这嘴上功夫了得。

    就在这时何承天听到之后,眉头紧皱,沉思了良久之后才答道:“这个问题,承天答不上来!”要知道这场辩论,虽然是学术争夺,事实上还是争夺朝廷话语权,何承天此言,等于他认输了?这可让孔抚非常大急,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他同样也没有想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颜约急得脸色大变。

    此时位于冉明身边的是皇长子冉昀、二皇子冉昐。冉昀和冉昐都是永兴六年生人,如今是九周岁,如果按照古代虚两岁的传统,此时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已经十一岁了。如果是在后世,九岁的娃娃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是古代不同,由于古人寿命非常短短,所以也非常早熟,至于皇家子弟,那就更加早熟了。

    随着冉明登基称帝,此时大皇子和二皇子虽然都没有被册立为太子,但是二人却卯足了劲,准备争夺皇位呢。当然二人表面上也是维系着兄贤弟恭,不过背地里的龌龊也不少。就像上一次冉智叛军围邺城,其实皇长子冉昀和皇次子冉昐都前后在城中巡视,鼓舞士气。

    二人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办法,皇长子冉昀登上城墙,看到叛军浩浩荡荡的攻势,尽管小脸吓得煞白,但是仍坚持着不露惧意。可是冉昐却毫不掩饰自己情感,看到伤重而死的士兵会冲其流泪,甚至在一次出行时看到一个孩童因为惧怕而摔倒在地哭成一团,冉昐就让人停止车驾,下车扶起那名摔倒的孩童,并装成大人一样抚慰那个孩童。

    冉昀所表现的就是作为帝王的威仪,可以说是冷血。但是冉昐所表现的则是仁慈。

    不过,相较而言,这二位表现的还只是孩子气,而且无论中山刘氏也好,陈郡谢氏也罢,他们都没有加入各自的阵营中。不过出现了这种苗头,这让冉明警惕起来。

    历史上李世民和李健成斗成死去活来,最终李世民杀兄囚父,成就了帝王霸业。可是李世民的儿子们也都学得似模似样,李世民的儿子们最终得已善终的就没有几个。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54675/256280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