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人口迁移的困境与青年的想法
巡视完洛阳城的纺织区,萧何又来到洛阳城的南北市坊。
发现洛阳城不愧是天下中心,不管是北方的羊毛,牛马等大牲口,南方的鲲鹏肉,龙烛,陈郡的铁器,东海的盐,甚至西域刚运输到长安城的玛瑙玉石在这里通通都能找到。
大运河的打通,不但是加强了陈郡在大汉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也加大了洛阳在大汉的经济版图地位,甚至于洛阳得到的经济优势更大,大汉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地区,联通上洛阳,更加巩固了洛阳坐于天下要道的地位。
依靠着洛阳便捷的交通,和大汉经济整体上升的态势,洛阳城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家庭式的作坊更是比比皆是。
萧河在洛阳的府衙查看洛阳城税收增加很快,一个洛阳城的税收占据了三川郡一半的税赋,人口也增加的很快,有种多年积累一朝爆发的感觉。
当然快速发展的洛阳也有很多问题,三川郡的人口稠密,大汉在第一次均田之时,公田几乎就被均光。三川郡的土地不可能增,但人口就在一年一年的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壮成年,但三川郡却没有条件给他们100亩土地。
距离大汉上一次均田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这七年时间有十几万万青年成年,这些青年当中有一部分没有分家,就是在农村种地。
面对这种情况典庆只能苦恼道:“下官已经极力宣传,去江南,南洋,辽东这些地区的好处,朝廷甚至可以给他们置办房屋,农具,耕牛,甚至还可以给他们发老婆,可以说是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只要去了地方开荒即可,要不了三年就可以攒下一笔不小的家业,但洛阳城却依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那些蛮荒之地。”
大汉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衡的,像关中经过几年的增长,户籍超过了百万户,人口逼近700万,关中人口已经超过了大秦时期,而三川郡户籍也超过了30万户,陈郡,会稽郡,南阳郡这些地区的人口已经是大汉开国时期的两倍了。
在这种人口稠密的地方自然是做不到均田的。
但像南郡,黔中郡,长沙郡,庐江郡却又极其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深林荒野,沼泽湖泊,这些地区汉人的数量连百越部众都比不上,极其需要人口来开发这些地区。更不要说还有南洋,辽东,河西这些需要人口开发的土地了。
所以大汉对汉吏的考核当中,还有一条是针对人口稠密的县设定的移民考核,一般情况下,县一级每年能提供两百移民青年算是合格,提供三百移民青年算是良好,五百移民青年算是优秀,会得到优先提拔。
只可惜虽然大汉朝廷弄的条件虽然好,但却从未有县令能得到优秀的评价,甚至连合格的都很少。
移民考核已经成为了这些富裕郡县汉吏最头疼的事情。朝廷阻止他们用强硬的手段来迁移人口,又定一下这样一个考核的标准,真是想把人给为难死。
不是没有汉吏想要作弊,用强硬手段移民,一次弄了上千移民,想要得到一个优秀汉吏的称号,结果做的太过头了,引起整個大汉的轰动,上面派遣御史查下来,这样做的汉吏不但没有升官,反而自己被罢免,自己全家反而流放辽东了。
他本人的事迹还上了大汉月报,成为了天下人嘲讽的对象,有这样的示例在,大汉汉吏自然不敢作法自毙。
萧何问道:“难道是朝廷的条件不够优渥,还是上百亩土地不够吸引人?”
大汉为了移民也是想尽办法,每年都有几万金用于移民的开支,但效果却不怎么显著,每年愿意去边郡的丁口一直没有超过三万人,去年更是前所未有的跌到一万九千人。如何吸引大汉的百姓去边郡开拓,已经是大汉最头疼的事情了。
典庆无奈道:“现在大汉的青年不愿意吃苦,他们连乡里都不愿意待,就更加不要说是贫苦的边郡了。除非朝廷学习暴秦的政策,强制迁徒百姓,要不然像洛阳城的百姓打死都不会去边郡的。”
萧何马上摇头道:“暴秦之政怎么能在我大汉施展。”
典庆道“那下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他们就想待在洛阳城,不愿去边郡,为此还弄嘲讽的话,来讽刺朝廷的移民政策,说什么宁要洛阳稻草屋,不要边郡百亩田。”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即便是洛阳城的稻草屋,那也只是稻草而已,哪里比得上百亩良田好,年轻的时候不愿意吃,如何成家立业,如何给自己后代一个稳定的生活。”
但因为大汉的户籍制度不像大秦管理的那么严,更多的青年羡慕洛阳的繁华生活,纷纷拥挤在洛阳城当中。
正好当时的洛阳城手工业也在快速爆发当中,手工业上下游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涌入洛阳城,为作坊主解决了劳动缺口的问题,同时这些作坊主提供的俸禄也比种田高,在洛阳城双薪家庭是高于普通的农户的。
同时洛阳城的基础设施也远比乡村要好太多了,小学,戏院,茶馆,公园,市集,这些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远远不是乡村可以比的,所以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生活,青年都想要留在洛阳这样的大城市,大量的青壮都涌入洛阳,造就了今天洛阳城的繁华。
萧何想了想道:“与其把钱花在移民身上,朝廷要在军屯上多花点功夫。”
强制移民自然是不可取,但大汉有三年的强制兵役制度,河西用军屯的方式开拓,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今年已经有两千多对新人成婚,极大地加快了河西教化的进度。
大量的人口蜂拥到洛阳城,造成了洛阳城住房紧张,还是那租房的价格上涨,洛阳房价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长安米贵的问题,也让洛阳城四周的乡村青年感受到压力。
很多刚来到洛阳城的青年,会在洛阳郊区购买一些木料,搭个窝棚,暂时解决自己住房的问题。
而后这种窝棚越来越大,随着洛阳城手工业的壮大,工匠整体的壮大,窝棚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大,已经有后世几分贫民窟的样子了。
当萧何想要了解,汇集在洛阳城底层青年想法的时候。却看到一个脏乱差的贫民窟,大量的板房木房搭建在一起,留下一条歪歪曲曲的巷道,看到这幕他摇头道:“民众居住问题要解决,这要是闹火灾,造成火烧联营,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典庆道:“下官已经安排了五支防火队驻守,只要发现火情,会第一时间灭火。”
萧何道:“这只是治标,只有把这里改造成为里坊才是治本。”
典庆道:“陈府君也有这样的想法,府君想学长安城,对洛阳城进行全面的改造。毕竟洛阳城是我大汉的副都。”
想了想典庆道:“丞相能不能把洛阳城的税赋留在洛阳,让我等完成这个改造计划。”
典庆跟着三川郡太守陈锐去过长安城,当时他就被长安新城给震慑住,干净的街道,高大的建筑,川流不息的商队,这一切却显示出长安城高人一等的繁华,他也想让自己的家乡洛阳城变得一样。
三川郡每年的税金都极其高,但七成要上缴朝廷,余下的三成要养着三川郡上上下下的官员,还要用来维护三川郡的各项基础设施,还有一点结余会用来建设郡少府作坊,单凭三川郡的财政,是很难完成洛阳城改造计划的。
萧何淡然道:“你们先制定洛阳城的改造计划,在贤者大会之时,再由贤者决断。”
萧何在洛阳城已经好几天时间,虽然朝廷巡视已经说了不需要太守陪同,但在大汉很少有太守真这样,三川郡守陈锐就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陈锐是陈郡元老,还是陈家里的人,和天子关系密切,陈瑞的父亲是长安客车的掌柜,可以自由进出燕宫,可以说是一位关系通天的元老,他明白陈锐是不服气自己这个丞相,有点给他一个下马威的意思。
但他萧何虽然脾气好,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拿捏的。
萧何深入的看了这个贫民窟,面积极其大,他感觉有好几万人居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
到了夜晚,本来人烟稀少的贫民窟,开始有越来越多下班的工匠,街道两旁也弄出来一些特色的苍蝇饭馆,劳碌了一日的工匠也愿意在这些地方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天黑之后,这里反而充满了烟火的气息。
“老伯,来份羊肉串,四碗米饭,一个青菜,再炒一盘鸡子,上一斤米酒。”一个青年大叫道。
而后他们一行四人找竹凳坐下。
“知道了!”一个中年妇女拿出一小坛子米酒和四个碗摆在桌上,而后她在进去忙碌。
四个青年熟练的倒出米酒,开喝起来。
“披其娘之,我们的那个东家,真是墨子月报上的写的那种铁公鸡,一毛不拔。这个月我们厂效益如此好,他是一点赏金都没有,还对某说要好好干,争取早日在洛阳城买房子成家立业。我看他是想让我努力给他那纳一房小妾吧。”
“他给我多少钱,我就多少事,还想我给他多做事情,简直是白日做梦。”
另一个青年笑道:“墨子月报上不就有这样的笑话,我们好好干,给他纳一房小妾。真当我们是没有见识的乡下人,连报纸都不看,某的学问比他都高,还想要用这套来蛊惑人。”
萧何听到这些年轻人的话,一阵摇头好笑,这些都是墨子月报上警示工匠的小故事。
什么好好干,来年哥就可以纳一房小妾。
什么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肯努力就是我兄弟,不肯努力就不是我兄弟等等。
萧何只要看这些言语就知道,这是天子弄的故事。
整个大汉就找不到一个可以如此辛辣嘲讽作坊主的人,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可以深入的揭开这些作坊主,虚伪贪婪的真正面目。这些小故事通过天下的墨者,传递给整个大汉的工匠群体。
只是萧何有的不明白,天子把产业升为国本,三番五次警告汉吏不要乱伸手,同时要多少处罚了乱伸手的汉吏,天子在行动上是支持作坊主的。
而大汉开国以来,这些作坊主在天子的支持下,也发展的极其迅速,说天子就是这些作坊主的后台也不为过。
但在日常当中,他又对作坊主极尽嘲讽,甚至联合墨家来限制作坊主的发展,萧何有的不明白天子真正的想法。
其实徐凡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后世的小故事,让大汉的工匠不要太幼稚,看清楚作坊主的正真正面目,不要被他们蛊惑了。
毕竟在一个增量的时代,矛盾缓和,工匠是最容易被作坊主蛊惑的,但偏偏他们的话语权也是在增量时代最大的,那些作坊主需要工匠给他们赚钱,没有时间弄什么减员增效,他们甚至还会主动给工匠增加俸禄,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话语权最大的时候不会给自己增加待遇。
但增量时代不可能一直存在,当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作坊主和工匠就要相互争夺有限的利润,就偏偏这个时候就是工匠话语权最低的时。
一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直接可以把工匠打入深渊,这个时候再想要争取好的待遇就很难。所以徐凡要在工匠话语权高的时候,警醒他们,不要犯幼稚病,更不要做精神上的作坊主,斗争永远不能忘。
另一个青年道:“给人打工是没有出息的,我等攒够了钱,我们就直接开一家器械厂,他有什么能力,不过是比我们早两年出来做事情,又赶上好时代,我等凭什么要一直给他打工。”
“开纺织厂,纺织厂赚钱。”一个青年激动道。
“纺织厂是女人的工厂,我等是个大老爷们儿开什么纺织厂,要开也是开一个器械厂,弄一个和水利纺纱车一样的器械,震惊天下,我等也要像公输仇老先生一样,凭借自己的手艺,成为大汉的贵族,富贵自己的同时,为天下百姓谋福。”
现在公输仇在工匠当中的地位并不比墨子低,他以工匠身份成为大汉的贵族,受到整个大汉工匠群体的崇拜,尤其是他发明的纺纱车,纺织机流传天下,造就现在大汉纺织业的繁荣,他那句衣服天下的梦想,更是让大汉的百姓钦佩不已。
发出一个豪言壮志谁都可以,但能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而公输仇老先生却是真正知行合一的贤者。
这个时候萧何道:“你们真想要做到像公输仇老先生一样可不容易。”
几人才把目光转向了萧何。
萧何也不可取,坐在他们身旁到:“说豪言壮志之容易,但想真正做起来不但要有毅力,还得有学问?公孙老先生他是鲁班传人,他家几代都是天下最好的工匠,这才有纺纱车和纺织机的出现。几位小哥你们是什么学问?”
“读完小学!”几人回道。
萧何笑道:“某以为你们真要有大志的话,还是应该继续上鲁班学院深造。”
但几人摇头道:“我们没钱上学院,而且也考不上。”
“如果给你们一个上学院的机会,你们愿不愿意去?”萧何问道。
“当然愿意去,这年头有学问才能找好差事,我等要是有学院的文凭,早去诸侯那里当大夫,哪里用在洛阳城当牛马。”
萧何继续问道:“大汉的边疆地广人稀,去了就可以分上百亩土地,你们愿不愿意去?”
他们马上摇头“我等就是从乡村出来,好不容易留在洛阳城,又要我等去更偏远的乡村,那我等何必出来,留在老家不是更好。”
“在洛阳城吃喝玩乐什么都有,连读书都方便,赚的钱也更多,哪里是边郡可以比的,只有傻子才去那种地方。”
萧何道:“刚刚伱们还说有大志向,想要造福百姓,现在却连贫困点的边疆都不肯。”
几个人有点尴尬笑了,说点大话,咋就当真,这人也太死板了吧。
萧何继续问道:“你们觉得边郡有什么条件才能吸引你们过去?”
“首先要有好的学校,最好有学府,想要改变命运,就要考上学府,边郡那里连小学都没几个,我等着子孙后代如何读书,如何考学院?”
“还有钱要给足,我等在洛阳城,一个月能赚600钱,一年吃吃喝喝下来还能积攒3000钱,在老家种地,可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去边境郡只怕更差,总不可能我等吃了更多的苦,收入却变得更差。”
“还有安全也是个大问题,我等在洛阳城可以听说书看戏曲,生病了也有大夫看,但去了边郡一个水土不服就会要人命。”
“某有一个叔叔,当年就是跟着暴秦去了百越之地,没两年就没了消息,想来是病逝了,那种危险的地方还是不要去的为好。”
萧何听完叹口气,想要移民实边,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本章完)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93572/38439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发现洛阳城不愧是天下中心,不管是北方的羊毛,牛马等大牲口,南方的鲲鹏肉,龙烛,陈郡的铁器,东海的盐,甚至西域刚运输到长安城的玛瑙玉石在这里通通都能找到。
大运河的打通,不但是加强了陈郡在大汉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也加大了洛阳在大汉的经济版图地位,甚至于洛阳得到的经济优势更大,大汉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地区,联通上洛阳,更加巩固了洛阳坐于天下要道的地位。
依靠着洛阳便捷的交通,和大汉经济整体上升的态势,洛阳城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家庭式的作坊更是比比皆是。
萧河在洛阳的府衙查看洛阳城税收增加很快,一个洛阳城的税收占据了三川郡一半的税赋,人口也增加的很快,有种多年积累一朝爆发的感觉。
当然快速发展的洛阳也有很多问题,三川郡的人口稠密,大汉在第一次均田之时,公田几乎就被均光。三川郡的土地不可能增,但人口就在一年一年的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壮成年,但三川郡却没有条件给他们100亩土地。
距离大汉上一次均田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这七年时间有十几万万青年成年,这些青年当中有一部分没有分家,就是在农村种地。
面对这种情况典庆只能苦恼道:“下官已经极力宣传,去江南,南洋,辽东这些地区的好处,朝廷甚至可以给他们置办房屋,农具,耕牛,甚至还可以给他们发老婆,可以说是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只要去了地方开荒即可,要不了三年就可以攒下一笔不小的家业,但洛阳城却依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那些蛮荒之地。”
大汉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衡的,像关中经过几年的增长,户籍超过了百万户,人口逼近700万,关中人口已经超过了大秦时期,而三川郡户籍也超过了30万户,陈郡,会稽郡,南阳郡这些地区的人口已经是大汉开国时期的两倍了。
在这种人口稠密的地方自然是做不到均田的。
但像南郡,黔中郡,长沙郡,庐江郡却又极其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深林荒野,沼泽湖泊,这些地区汉人的数量连百越部众都比不上,极其需要人口来开发这些地区。更不要说还有南洋,辽东,河西这些需要人口开发的土地了。
所以大汉对汉吏的考核当中,还有一条是针对人口稠密的县设定的移民考核,一般情况下,县一级每年能提供两百移民青年算是合格,提供三百移民青年算是良好,五百移民青年算是优秀,会得到优先提拔。
只可惜虽然大汉朝廷弄的条件虽然好,但却从未有县令能得到优秀的评价,甚至连合格的都很少。
移民考核已经成为了这些富裕郡县汉吏最头疼的事情。朝廷阻止他们用强硬的手段来迁移人口,又定一下这样一个考核的标准,真是想把人给为难死。
不是没有汉吏想要作弊,用强硬手段移民,一次弄了上千移民,想要得到一个优秀汉吏的称号,结果做的太过头了,引起整個大汉的轰动,上面派遣御史查下来,这样做的汉吏不但没有升官,反而自己被罢免,自己全家反而流放辽东了。
他本人的事迹还上了大汉月报,成为了天下人嘲讽的对象,有这样的示例在,大汉汉吏自然不敢作法自毙。
萧何问道:“难道是朝廷的条件不够优渥,还是上百亩土地不够吸引人?”
大汉为了移民也是想尽办法,每年都有几万金用于移民的开支,但效果却不怎么显著,每年愿意去边郡的丁口一直没有超过三万人,去年更是前所未有的跌到一万九千人。如何吸引大汉的百姓去边郡开拓,已经是大汉最头疼的事情了。
典庆无奈道:“现在大汉的青年不愿意吃苦,他们连乡里都不愿意待,就更加不要说是贫苦的边郡了。除非朝廷学习暴秦的政策,强制迁徒百姓,要不然像洛阳城的百姓打死都不会去边郡的。”
萧何马上摇头道:“暴秦之政怎么能在我大汉施展。”
典庆道“那下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他们就想待在洛阳城,不愿去边郡,为此还弄嘲讽的话,来讽刺朝廷的移民政策,说什么宁要洛阳稻草屋,不要边郡百亩田。”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即便是洛阳城的稻草屋,那也只是稻草而已,哪里比得上百亩良田好,年轻的时候不愿意吃,如何成家立业,如何给自己后代一个稳定的生活。”
但因为大汉的户籍制度不像大秦管理的那么严,更多的青年羡慕洛阳的繁华生活,纷纷拥挤在洛阳城当中。
正好当时的洛阳城手工业也在快速爆发当中,手工业上下游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涌入洛阳城,为作坊主解决了劳动缺口的问题,同时这些作坊主提供的俸禄也比种田高,在洛阳城双薪家庭是高于普通的农户的。
同时洛阳城的基础设施也远比乡村要好太多了,小学,戏院,茶馆,公园,市集,这些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远远不是乡村可以比的,所以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生活,青年都想要留在洛阳这样的大城市,大量的青壮都涌入洛阳,造就了今天洛阳城的繁华。
萧何想了想道:“与其把钱花在移民身上,朝廷要在军屯上多花点功夫。”
强制移民自然是不可取,但大汉有三年的强制兵役制度,河西用军屯的方式开拓,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今年已经有两千多对新人成婚,极大地加快了河西教化的进度。
大量的人口蜂拥到洛阳城,造成了洛阳城住房紧张,还是那租房的价格上涨,洛阳房价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长安米贵的问题,也让洛阳城四周的乡村青年感受到压力。
很多刚来到洛阳城的青年,会在洛阳郊区购买一些木料,搭个窝棚,暂时解决自己住房的问题。
而后这种窝棚越来越大,随着洛阳城手工业的壮大,工匠整体的壮大,窝棚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大,已经有后世几分贫民窟的样子了。
当萧何想要了解,汇集在洛阳城底层青年想法的时候。却看到一个脏乱差的贫民窟,大量的板房木房搭建在一起,留下一条歪歪曲曲的巷道,看到这幕他摇头道:“民众居住问题要解决,这要是闹火灾,造成火烧联营,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典庆道:“下官已经安排了五支防火队驻守,只要发现火情,会第一时间灭火。”
萧何道:“这只是治标,只有把这里改造成为里坊才是治本。”
典庆道:“陈府君也有这样的想法,府君想学长安城,对洛阳城进行全面的改造。毕竟洛阳城是我大汉的副都。”
想了想典庆道:“丞相能不能把洛阳城的税赋留在洛阳,让我等完成这个改造计划。”
典庆跟着三川郡太守陈锐去过长安城,当时他就被长安新城给震慑住,干净的街道,高大的建筑,川流不息的商队,这一切却显示出长安城高人一等的繁华,他也想让自己的家乡洛阳城变得一样。
三川郡每年的税金都极其高,但七成要上缴朝廷,余下的三成要养着三川郡上上下下的官员,还要用来维护三川郡的各项基础设施,还有一点结余会用来建设郡少府作坊,单凭三川郡的财政,是很难完成洛阳城改造计划的。
萧何淡然道:“你们先制定洛阳城的改造计划,在贤者大会之时,再由贤者决断。”
萧何在洛阳城已经好几天时间,虽然朝廷巡视已经说了不需要太守陪同,但在大汉很少有太守真这样,三川郡守陈锐就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陈锐是陈郡元老,还是陈家里的人,和天子关系密切,陈瑞的父亲是长安客车的掌柜,可以自由进出燕宫,可以说是一位关系通天的元老,他明白陈锐是不服气自己这个丞相,有点给他一个下马威的意思。
但他萧何虽然脾气好,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拿捏的。
萧何深入的看了这个贫民窟,面积极其大,他感觉有好几万人居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
到了夜晚,本来人烟稀少的贫民窟,开始有越来越多下班的工匠,街道两旁也弄出来一些特色的苍蝇饭馆,劳碌了一日的工匠也愿意在这些地方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天黑之后,这里反而充满了烟火的气息。
“老伯,来份羊肉串,四碗米饭,一个青菜,再炒一盘鸡子,上一斤米酒。”一个青年大叫道。
而后他们一行四人找竹凳坐下。
“知道了!”一个中年妇女拿出一小坛子米酒和四个碗摆在桌上,而后她在进去忙碌。
四个青年熟练的倒出米酒,开喝起来。
“披其娘之,我们的那个东家,真是墨子月报上的写的那种铁公鸡,一毛不拔。这个月我们厂效益如此好,他是一点赏金都没有,还对某说要好好干,争取早日在洛阳城买房子成家立业。我看他是想让我努力给他那纳一房小妾吧。”
“他给我多少钱,我就多少事,还想我给他多做事情,简直是白日做梦。”
另一个青年笑道:“墨子月报上不就有这样的笑话,我们好好干,给他纳一房小妾。真当我们是没有见识的乡下人,连报纸都不看,某的学问比他都高,还想要用这套来蛊惑人。”
萧何听到这些年轻人的话,一阵摇头好笑,这些都是墨子月报上警示工匠的小故事。
什么好好干,来年哥就可以纳一房小妾。
什么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肯努力就是我兄弟,不肯努力就不是我兄弟等等。
萧何只要看这些言语就知道,这是天子弄的故事。
整个大汉就找不到一个可以如此辛辣嘲讽作坊主的人,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可以深入的揭开这些作坊主,虚伪贪婪的真正面目。这些小故事通过天下的墨者,传递给整个大汉的工匠群体。
只是萧何有的不明白,天子把产业升为国本,三番五次警告汉吏不要乱伸手,同时要多少处罚了乱伸手的汉吏,天子在行动上是支持作坊主的。
而大汉开国以来,这些作坊主在天子的支持下,也发展的极其迅速,说天子就是这些作坊主的后台也不为过。
但在日常当中,他又对作坊主极尽嘲讽,甚至联合墨家来限制作坊主的发展,萧何有的不明白天子真正的想法。
其实徐凡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后世的小故事,让大汉的工匠不要太幼稚,看清楚作坊主的正真正面目,不要被他们蛊惑了。
毕竟在一个增量的时代,矛盾缓和,工匠是最容易被作坊主蛊惑的,但偏偏他们的话语权也是在增量时代最大的,那些作坊主需要工匠给他们赚钱,没有时间弄什么减员增效,他们甚至还会主动给工匠增加俸禄,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话语权最大的时候不会给自己增加待遇。
但增量时代不可能一直存在,当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作坊主和工匠就要相互争夺有限的利润,就偏偏这个时候就是工匠话语权最低的时。
一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直接可以把工匠打入深渊,这个时候再想要争取好的待遇就很难。所以徐凡要在工匠话语权高的时候,警醒他们,不要犯幼稚病,更不要做精神上的作坊主,斗争永远不能忘。
另一个青年道:“给人打工是没有出息的,我等攒够了钱,我们就直接开一家器械厂,他有什么能力,不过是比我们早两年出来做事情,又赶上好时代,我等凭什么要一直给他打工。”
“开纺织厂,纺织厂赚钱。”一个青年激动道。
“纺织厂是女人的工厂,我等是个大老爷们儿开什么纺织厂,要开也是开一个器械厂,弄一个和水利纺纱车一样的器械,震惊天下,我等也要像公输仇老先生一样,凭借自己的手艺,成为大汉的贵族,富贵自己的同时,为天下百姓谋福。”
现在公输仇在工匠当中的地位并不比墨子低,他以工匠身份成为大汉的贵族,受到整个大汉工匠群体的崇拜,尤其是他发明的纺纱车,纺织机流传天下,造就现在大汉纺织业的繁荣,他那句衣服天下的梦想,更是让大汉的百姓钦佩不已。
发出一个豪言壮志谁都可以,但能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而公输仇老先生却是真正知行合一的贤者。
这个时候萧何道:“你们真想要做到像公输仇老先生一样可不容易。”
几人才把目光转向了萧何。
萧何也不可取,坐在他们身旁到:“说豪言壮志之容易,但想真正做起来不但要有毅力,还得有学问?公孙老先生他是鲁班传人,他家几代都是天下最好的工匠,这才有纺纱车和纺织机的出现。几位小哥你们是什么学问?”
“读完小学!”几人回道。
萧何笑道:“某以为你们真要有大志的话,还是应该继续上鲁班学院深造。”
但几人摇头道:“我们没钱上学院,而且也考不上。”
“如果给你们一个上学院的机会,你们愿不愿意去?”萧何问道。
“当然愿意去,这年头有学问才能找好差事,我等要是有学院的文凭,早去诸侯那里当大夫,哪里用在洛阳城当牛马。”
萧何继续问道:“大汉的边疆地广人稀,去了就可以分上百亩土地,你们愿不愿意去?”
他们马上摇头“我等就是从乡村出来,好不容易留在洛阳城,又要我等去更偏远的乡村,那我等何必出来,留在老家不是更好。”
“在洛阳城吃喝玩乐什么都有,连读书都方便,赚的钱也更多,哪里是边郡可以比的,只有傻子才去那种地方。”
萧何道:“刚刚伱们还说有大志向,想要造福百姓,现在却连贫困点的边疆都不肯。”
几个人有点尴尬笑了,说点大话,咋就当真,这人也太死板了吧。
萧何继续问道:“你们觉得边郡有什么条件才能吸引你们过去?”
“首先要有好的学校,最好有学府,想要改变命运,就要考上学府,边郡那里连小学都没几个,我等着子孙后代如何读书,如何考学院?”
“还有钱要给足,我等在洛阳城,一个月能赚600钱,一年吃吃喝喝下来还能积攒3000钱,在老家种地,可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去边境郡只怕更差,总不可能我等吃了更多的苦,收入却变得更差。”
“还有安全也是个大问题,我等在洛阳城可以听说书看戏曲,生病了也有大夫看,但去了边郡一个水土不服就会要人命。”
“某有一个叔叔,当年就是跟着暴秦去了百越之地,没两年就没了消息,想来是病逝了,那种危险的地方还是不要去的为好。”
萧何听完叹口气,想要移民实边,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本章完)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93572/38439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