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永平侯谢成为女儿长远谋划,太子朱标利用大明钱庄管控粮商
其实永平侯谢成之所以赶在这个关键时期返回应天府,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是自己的女婿朱棡,在两个多月以后就要迎娶魏国公之女徐妙云了。
按照传统的礼法,身为晋王侧妃的徐妙云,是要给谢钰儿敬茶的。
可朱元璋特赐徐妙云正妃的待遇,这个流程肯定是也要被免除的。
然而身为少数知情人之一,谢成非常清楚以晋王目前的情况来说,海外就蕃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一旦朱棡在海外建国成就帝业,皇后之位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眼下身为父亲的谢成,缺席朱棡与徐妙云的这场婚礼,外界很可能会流传出一些谣言。
在此消彼长之下,徐妙云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成为未来海外藩国的六宫之主。
另一方面朱元璋和朱棡之间的父子关系,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变得看起来有些微妙。
谢成担心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山西未来的整体发展。
尤其是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平阳府,在元朝时水利建设的规模就比较大。
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朱棡过去几年不懈的努力下,平阳府的水利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平阳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管理体系,完全可以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平阳府的气象灾害比较常见,主要包括了洪涝、干旱和风沙。
当地州府在朱棡的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灾害。
比如修建堤坝、挖掘水渠,以及修建抗旱工程。
最为关键的是,平阳府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其中制瓷与制陶是比较著名的产业。
由于平阳府制瓷和制陶技术比较高超,制品质量也非常优秀。
因此这些手工制品,在当地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一定的份额。
除此之外平阳府的采煤和冶铁业也比较发达,谢成发现当地拥有比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于平阳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还有就是平阳府的纺织业,同样比较发达。
当地拥有棉花和丝绸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平阳府经济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都源于朱棡对商业的重视。
在他的影响下以太原府为根基,整个山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商业网络。
有很多商人在这里贸易,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当地州府也对商业活动征收了一定的税款,这为山西各地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可朱元璋对工商业始终抱持着,“重农轻商”的老观念。
他既不严厉打压,也不热心扶持。
倘若山西失去了晋王府的支持,很多现行商业政策便会难以执行下去。
再加上晋商利用大明的“开中制”政策崛起,这对于边境卫所军队的后勤保障,同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
其中盐商由于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因此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
他们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山西发展的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
西到甘肃﹐南到交址。
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棡根据需要除了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他也允许商人用布绢﹑银钱和马匹换取盐引。
利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换取方式,太原军在短短三年时间便累积出了20万骑兵。
然而大明的其他地区,还是以粮换取盐引作为“开中制”的主要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吏的管理过于严苛,除了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之外,不尊上命同样有掉脑袋的风险。
可朱棡仗着朱元璋对儿子比较纵容,灵活执行朝廷政策,这才有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今天的繁荣昌盛。
因此太原晋王府能否长期得到朱元璋的重视,便成为了关系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
哪怕谢成知道朱棡在套路自己,他也只能配合对方把“大明税务管理改革”这盘棋下好。
说起来两人也算是心照不宣,都等着第二天上朝时,给文武百官带来一个小小的震撼。
此时的御书房内,朱元璋和朱标正坐在桌前忙碌地处理着政务。
尽管时间已晚夜已深沉,但他们并没有休息之意,依然专注于工作之中。
御书房里的烛光闪烁不定,照亮了整个房间。
朱元璋和朱标并肩而坐,两人的身影被灯光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面前的案头上,堆满了厚厚的奏章。
每一份都需要仔细阅读、审核,并做出决策。
这些奏章来自全国各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朱元璋眉头微皱,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不时拿起毛笔来批注或签署意见。
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要透过纸张看到背后的真相。
朱标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父亲的举动,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父子俩默契地配合着,共同处理着国家大事。
“爹,儿臣认为三弟今天白天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坐直身体正准备喝茶的朱元璋,闻言抬头看向朱标。
“咱也知道将税款存入大明钱庄,朝廷可以多获得一些利息钱。
可一旦将粮食折算成银两,平时收成好的年景还好说,遇到灾难怎么办?
那些粮商必定会借机囤货居奇,到时候上涨的粮价肯定要比利息多很多。”
朱标胸有成竹的说道:“关于这件事情,之前三弟早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咱们可以为那些粮商提供贷款,让他们用自己的房子、商铺和土地作为抵押。
只要上了大明钱庄这条船,哪个粮商敢不听话利用灾年发国难财,可以直接断了他的贷款。
到时候不仅粮食是朝廷的,而且那些粮商的财产也会被收归国库所有朝廷!”
朱元璋顿时恍然大悟,“把粮商变成为大明赚钱的老黄牛,等他们赚到钱之后,还得连本带利地还给咱们。
看来老三的办法也不是不可行,那等明天上朝时他要再提把税款存进大明钱庄的事情,你就替爹把这个事情给应下来吧!”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97463/395234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
一方面是自己的女婿朱棡,在两个多月以后就要迎娶魏国公之女徐妙云了。
按照传统的礼法,身为晋王侧妃的徐妙云,是要给谢钰儿敬茶的。
可朱元璋特赐徐妙云正妃的待遇,这个流程肯定是也要被免除的。
然而身为少数知情人之一,谢成非常清楚以晋王目前的情况来说,海外就蕃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一旦朱棡在海外建国成就帝业,皇后之位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眼下身为父亲的谢成,缺席朱棡与徐妙云的这场婚礼,外界很可能会流传出一些谣言。
在此消彼长之下,徐妙云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成为未来海外藩国的六宫之主。
另一方面朱元璋和朱棡之间的父子关系,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变得看起来有些微妙。
谢成担心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山西未来的整体发展。
尤其是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平阳府,在元朝时水利建设的规模就比较大。
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朱棡过去几年不懈的努力下,平阳府的水利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平阳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管理体系,完全可以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平阳府的气象灾害比较常见,主要包括了洪涝、干旱和风沙。
当地州府在朱棡的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灾害。
比如修建堤坝、挖掘水渠,以及修建抗旱工程。
最为关键的是,平阳府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其中制瓷与制陶是比较著名的产业。
由于平阳府制瓷和制陶技术比较高超,制品质量也非常优秀。
因此这些手工制品,在当地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一定的份额。
除此之外平阳府的采煤和冶铁业也比较发达,谢成发现当地拥有比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于平阳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还有就是平阳府的纺织业,同样比较发达。
当地拥有棉花和丝绸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平阳府经济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都源于朱棡对商业的重视。
在他的影响下以太原府为根基,整个山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商业网络。
有很多商人在这里贸易,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当地州府也对商业活动征收了一定的税款,这为山西各地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可朱元璋对工商业始终抱持着,“重农轻商”的老观念。
他既不严厉打压,也不热心扶持。
倘若山西失去了晋王府的支持,很多现行商业政策便会难以执行下去。
再加上晋商利用大明的“开中制”政策崛起,这对于边境卫所军队的后勤保障,同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
其中盐商由于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因此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
他们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山西发展的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
西到甘肃﹐南到交址。
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棡根据需要除了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他也允许商人用布绢﹑银钱和马匹换取盐引。
利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换取方式,太原军在短短三年时间便累积出了20万骑兵。
然而大明的其他地区,还是以粮换取盐引作为“开中制”的主要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吏的管理过于严苛,除了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之外,不尊上命同样有掉脑袋的风险。
可朱棡仗着朱元璋对儿子比较纵容,灵活执行朝廷政策,这才有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今天的繁荣昌盛。
因此太原晋王府能否长期得到朱元璋的重视,便成为了关系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
哪怕谢成知道朱棡在套路自己,他也只能配合对方把“大明税务管理改革”这盘棋下好。
说起来两人也算是心照不宣,都等着第二天上朝时,给文武百官带来一个小小的震撼。
此时的御书房内,朱元璋和朱标正坐在桌前忙碌地处理着政务。
尽管时间已晚夜已深沉,但他们并没有休息之意,依然专注于工作之中。
御书房里的烛光闪烁不定,照亮了整个房间。
朱元璋和朱标并肩而坐,两人的身影被灯光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面前的案头上,堆满了厚厚的奏章。
每一份都需要仔细阅读、审核,并做出决策。
这些奏章来自全国各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朱元璋眉头微皱,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不时拿起毛笔来批注或签署意见。
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要透过纸张看到背后的真相。
朱标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父亲的举动,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父子俩默契地配合着,共同处理着国家大事。
“爹,儿臣认为三弟今天白天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坐直身体正准备喝茶的朱元璋,闻言抬头看向朱标。
“咱也知道将税款存入大明钱庄,朝廷可以多获得一些利息钱。
可一旦将粮食折算成银两,平时收成好的年景还好说,遇到灾难怎么办?
那些粮商必定会借机囤货居奇,到时候上涨的粮价肯定要比利息多很多。”
朱标胸有成竹的说道:“关于这件事情,之前三弟早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咱们可以为那些粮商提供贷款,让他们用自己的房子、商铺和土地作为抵押。
只要上了大明钱庄这条船,哪个粮商敢不听话利用灾年发国难财,可以直接断了他的贷款。
到时候不仅粮食是朝廷的,而且那些粮商的财产也会被收归国库所有朝廷!”
朱元璋顿时恍然大悟,“把粮商变成为大明赚钱的老黄牛,等他们赚到钱之后,还得连本带利地还给咱们。
看来老三的办法也不是不可行,那等明天上朝时他要再提把税款存进大明钱庄的事情,你就替爹把这个事情给应下来吧!”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97463/395234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