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单机南北朝 > 第333章 登天长阶

第333章 登天长阶

    侯景的仪仗很威武,他骑在苏泽所赐的白马上,明光铠反射着光芒,红色大氅迎着风飘舞,因为阳光的照射,他的脸皱在一起,远看活像一只骑着马的猴子。

    可是道路两边的百姓没有人嘲笑他,反而对着他发出欢呼声。

    甚至连一些身穿读书人服饰的士子,虽然看不起侯景的出身和他这幅暴发户的做派,但是眼神中也充满了羡慕。

    这一路北上,侯景见过太多这样的眼神了。

    这些人越是嫉妒自己,侯景就越是得意,他最喜欢的就是看着别人想要弄死自己,却又对自己无可奈何的样子。

    今年侯景镇守梁州,南梁的前任益州刺史萧伟战败后,萧衍就替换了益州刺史,现任益州刺史是萧衍的第八子,十四岁的武陵郡王萧纪。

    萧纪还没有成年,萧衍自然还有文臣武将辅佐他,并且在就藩之前也对萧纪千叮万嘱,让他在益州一定要谨守门户,不得轻开边衅。

    萧纪到任益州之后,确实谨记他父皇的教导。

    这也让侯景好生的无趣,既然敌人不来打自己,那侯景就主动出击,隔三差五就亲自带领小股部队,从蜀中的山间小道进攻益州,不时的抢劫一些人口和钱粮回来。

    也正是这样,侯景在梁州的名声很大,他虽然每次战利品也不大,但是一年来积少成多,竟然也被他抢回了千户匠户回来。

    这其中还有上百个蜀中的织户,自从蜀汉以来,蜀锦就是蜀中的特产,诸葛亮在蜀中建立官办织坊,设立官方机构来培训织娘,规模化的生产蜀锦。

    所以侯景俘虏的这些织户对苏泽很有意义,这些织户也被送到了永乐城中,交给陈留公主研究织造蜀锦。

    不过侯景也有不顺心的地方。

    梁州刺史羊侃,作为苏泽留在梁州的文官之首,近几个月和侯景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办法,两人的出身和性格实在是相差太大了。

    羊侃出身泰山羊氏,是汉代就传承至今的世家大族,羊侃气度沉稳,喜欢谋定而动。

    侯景是六镇兵户出身,向上连祖父的名字都没有,他打仗更喜欢用奇用险,喜欢临机应变。

    侯景出去打仗,羊侃在后方给他擦屁股,没有矛盾反而是见鬼了。

    这次侯景回永乐城述职,但是羊侃却留在梁州坐镇,只是将梁州考课的资料让侯景带了过来。

    侯景虽然出身草莽,也是进了苏泽军中才开始读书识字的,但是他粗俗的表象下,是对人性深刻的了解。

    他其实已经明白了苏泽的用意,将军府这些年大概是不会向南梁动兵了,将自己调回来,是为了准备孝昌三年的作战。

    所以面对那些酸他的士人所造的谣言,说什么因为侯景轻启边衅而要被苏将军治罪这种无稽之谈,侯景都是当做笑话来看的,在他们看来这些世家子弟都是书读傻了,根本不知道苏将军到底要的什么。

    侯景骑在马上,看着围观的百姓,想到几年前自己还在六镇放牧的日子,更是觉得人的际遇还真的是不可预测。

    再想到前几日接到消息,当年在六镇做自己军主的高欢,如今又在河东造反的消息,侯景更是觉得,在时代的洪流面前,选择远远要比个人努力重要。

    侯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死死抱住苏将军的大腿,是自己这个“粗鄙武人”在乱世中唯一的倚仗。

    等到了侯景的队伍过去,酒肆中的三人也没有继续喝酒的兴致,他们留下联络的方式后,纷纷返回家中。

    第二天,独孤信就被传令的亲兵敲开门,果然是将军府的命令,要拜独孤信为检校郎,协助将军幕府完成六州二郡官员的考课。

    孤信换上了正服,束正了衣冠,跟着这名传令亲兵进入百丈楼。

    沿途独孤信见到了韦孝宽和王思政,他们也都被传令亲兵带着,远远的向独孤信点头致意。

    一行人抵达了百丈楼的正堂,身穿平西将军朝服,头戴貂蝉冠的苏泽坐在正中,将军幕府中有职官的心腹分别坐在两侧,站在堂外等待的年轻士人,恍惚中竟然有了上朝的感觉。

    王思政和韦孝宽对视了一眼,没想到短短数年的时间,平西将军府就气象已成。

    简单的说,就是一家草台班子用了几年时间就捣鼓到要上市了!

    韦孝宽思考的是,要不要和族伯说,加强对苏将军的投资力度,让家族再派一些得力的子弟过来帮忙。

    王思政也有同样的想法,太原王氏也是大族,并州和夏州也就隔着黄河,自己也可以从家族拉些人过来。

    独孤信的心态则要轻松很多,他再次看到了坐在武将行列的侯景。

    比自己稍长两岁的侯景,也戴上了象征武官身份的貂蝉冠了啊。

    只是配合他的容貌,让独孤信想起了沐猴而冠这个成语。

    但是在场的人,没人敢于笑话侯景,他的位次也仅仅在于谨之下,坐在堂上也显得气势逼人。

    独孤信内心稍稍有些失落,当年在六镇的时候,自己的地位也在侯景之上,而苏泽领兵返回洛阳的时候,也曾经想要招揽自己,但是当时独孤信拒绝了。

    不过独孤信毕竟是心性过人,他将这点遗憾压了下去,看着堂上空荡荡的样子,他很清楚这里还会填充很多人,这里的位置远远还没到坐满的时候。

    现在坐在上首的人,也许会在苏将军向上走的时候渐渐掉队,也会有座次低的人逐渐走到更中心的位置。

    比如汉初最晚加入刘邦军队的韩信,地位就在追随刘邦起家的老将之上。

    包括三人在内,站在堂外的年轻士子大概有十五人,独孤信记下他们的容貌,然后听着堂内苏绰念的四六骈文。

    什么“凛凛英风,昭昭赤胆”,什么“守土安民,抚边息乱”,这些都是赞颂苏泽的武德,并且对孝昌二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的。

    念到了最后,才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

    “臣佐僚辅,政出堂除。”(政令要通过政务堂发布,而官员的任命也要通过政务堂除授。)

    这是明确了新设立的政务堂的地位,以后将军府的命令,除了以将军幕府下达的军令之外,所有的政令都要通过政务堂下达。

    接下来苏泽亲自宣布了政务堂的名单。

    苏绰是幕府掌书记,理所当然的担任了“领政务堂事”。

    原本参与决策的,军师祭酒苏亮,司法参军封述,也按照原来的工作分工,也参与政务堂的工作,加官“参知政事”,简称为“参知”。

    另外假平西将军高徽,高平郡守于谨,也加“参知”衔,参与政务堂的决策。

    政务堂毕竟是政务工作,但是如今军政也是不分家的。

    所以在这些文臣的基础上,侯景,慕容绍宗,杨宗甲,李存真,羊侃,李世哲,高仁这些人要么是武将,要么在地方上,他们不参与政务堂的决策,但是进行重大事项的时候可以旁听,也可以发言讨论,他们被加“参知机务”,简称为“参机”。

    至于这个政务堂如何和其他幕府内设机构和外设机构对接,权力如何运转,这些细节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场所深究。

    苏泽站起来身,向苏绰为代表的一众参知和参机拜了拜,接着再由苏绰领着众人向他回拜,这就算是定下了体制了。

    苏泽这套辅政班子,自然是用的后世唐宋政事堂的架构。

    不过也是稍微有差别的。

    唐以军功拜相,所以政事堂是文武一体,如果遇到强大的宰相,比如长孙无忌、李林甫这样的,就会出现政事堂成为真宰相的情况。

    宋代拆分了政事堂,将武将的事务交给枢密院,虽然枢密院也称为枢相,但是两边都得不到完整的权力,所以在北宋的体系下,就算是王安石也称不上真宰相,皇帝要罢免就可以直接罢免。

    等到南宋两院又可以身兼后,才出了贾似道这样的真宰相。

    在制度建立初期,苏泽就吸取了教训,可以将这个政务堂限制在文官体系中,但是遇到大事需要文武合议,再加上他这个权威的平西将军,自然也不会出现北宋那种外行文官指挥武将的情况。

    所以在苏泽向苏氏兄弟提出构想的时候,两兄弟也被这个精妙的架构给惊到了,怎么看这套体系都要比现在北魏南梁那套决策班子更先进些,难道苏将军真的是天资神授?

    有了官,也要有吏,苏泽又召唤了一批吏员随从,这些吏员要负责文书传递,督办传令的工作。

    加上这些召唤出来的吏员随从,苏泽可以确保自己可以掌控这个机构。

    就这样,一个核心的决策圈子已经形成了,堂外的年轻官员也眼神炽热,登天的步步长阶已经铺成了,大家也知道了向上攀登的路。

    这大概就是体系的力量,只有明确了向上的道路,做得好能升职,按照步骤能够升到哪一步,就和游戏一样,打怪拿经验升级的体系明确了,大家才有一个奔头。

    接下来有人侍从出正堂,开始宣独孤信一行人入内了。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98270/391478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