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 > 天下安康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槽渔滩

第二百八十一章 槽渔滩

    宋正本和苏烈二人受命之后,便前往嘉州。

    二人几乎是孤身前往,身边只有数百人。

    虽然苏烈已经成为奋威军的统军,可此时奋威军尚未进行整编,近三万人马,要裁汰近万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裁军之后,还要对部队进行重新整编,部队想发挥战斗力,至少也得一个月了。

    宋正本和苏烈没有办法,没有嫡系,根本没法打仗,只得请求黄维扬再遣一军调用。

    此时黄维扬手中也没有多余的军队。

    奋威军、振威军都要整编,右靖卫在川北,左卫率营要护卫成都,右骁卫在巴州,而新附之兵,并不能完全信得过。

    一时之间,黄维扬还真没可用之兵给宋正本和苏烈二人。

    可黄维扬也清楚,仅凭两万土兵和一个右卫率营,又很难击败李世民。最后黄维扬只得将镇守泸州的右骁卫五十五军和镇守巴西的右靖卫四十八军调给二人,还给二人拨了三千水师。至于泸州重地,只能交给水军驻守了。

    苏烈和宋正本与十二月二十一日赶到洪雅,此时杨弘礼和高士廉已经率领两万岭南土兵在此驻扎了。

    不过岭南土兵的士气并不高。

    一方面主力的离开让他们显得有些暗然,另一方面便是冬天作战对他们并不友好。与胡人畏热一般,岭南土兵也畏寒。

    而且苏烈和宋正本二人算空降兵,杨弘礼无论是资格还是地位,都在苏烈之上,更引得一些岭南将领不满。

    幸好杨弘礼知道二人是太子殿下的亲信,对二人态度还算友好。

    不过这些土兵只听杨弘礼的命令,二人一个总管,一个副总管,连能指挥的部队都没有,也是一件奇事。

    直到五十六军从泸州逆流而上,才解了二人的尴尬。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就要过年了。人心思归,苏烈也不敢耽搁。眼看四十八军离得远,不知道何时到达,他遂决定不再等了,抢先出击。

    苏烈将此战的突破口放在了洪雅一线。

    虽然这一带地形复杂,山高滩险。但相较于北面复杂的地形,明军只要突破槽渔滩,便能顺着青衣水南岸大道,一路进入雅州腹地。而且明军还能充分发挥水军优势。而北面丘陵之地,看似较为平坦,但道路多变,地形崎区,很容易为李世民所趁。

    此时右卫率营到达百丈县城之后,便不敢再贸然往南,只得不断试探唐军。但唐军的反应很强烈,程名振派了多支斥候队,皆是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军向槽渔滩发起攻击。

    唐军在槽渔滩一线布置了五千人,又在名山县布置了万余人,分守诸隘,阻击明军。

    驻守槽渔滩的唐军将领是权弘寿。他把防线从突出的槽渔滩里后移,直接退到槽渔滩口。

    这里北侧是青衣水,南侧便是悬崖峭壁。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且从槽渔滩里到槽渔滩口,距离不过五六里,但道路都是依山临水的小道,极其难走。

    苏烈一开始也是按部就班地出击。

    但明军还没前进多久,南侧的山上便出现了大批唐军伏兵,照着山下的明军便是一番如雨般的巨石、弓弩打击。

    山势陡峭,明军在狭窄的路上,完全是避无可避,很快便伤亡惨重。

    苏烈见状,立刻下令前军退回。

    这种打法,明军就是打光了,也不可能顺利通过。

    全军退回来之后,苏烈便让大军暂时屯驻在槽渔滩口,等待斥候的侦查情报。

    等斥候回报,对面的唐军并无水军部队,苏烈却是有了破敌的计策。

    唐军从槽渔滩里退到槽渔滩口布防,不得不说,这是既正确又错误的决定。

    槽渔滩口当然是个险要之地,光是那条五六里的险路,就是一道天堑。但要想彻底封锁此地,还需要一支水军的左助。

    槽渔滩口因为向南凹陷,此处的青衣水宽四五百步。这个长的距离,光靠弓弩、投石器,是根本没法完全封锁青衣水的。

    而槽渔滩里一带背靠山岭,虽然地势显得有些平坦,但青衣江在此变窄,最宽处不过一百步左右。在两岸各置一个箭楼,完全可以彻底封锁大江。

    或许是权弘寿担心在槽渔滩里鏖战他消耗不起,或许他没想到明军会有水军参战,反正就是这么安排了。

    苏烈知道此事之后,立刻派人调集五十艘中小型船只,每艘船上置三十名士兵,组成突击队。

    到了晚上,苏烈命突击队登船出发,逆着青衣水,直奔西面而去。

    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月亮已经是残月蛾眉,到了天快明时才出现。所以沿途一片黑暗,可见度很低。

    众人鼓足了力气,拼命地往前划。

    负责掌船的都是水军的精锐水手,在夜里开船乃是基本技能。

    或许是唐军觉得他们的防线已经是天衣无缝了,因此对水面上的情况毫无察觉。

    众人顺利向西,很快就在槽渔滩口的西面吴村坝登陆。

    吴村坝算是槽渔滩口较大的一片平地了。此地离着槽渔滩口不到二里地,明军大举登陆,唐军就是再无备也发现了。

    此时听到明军从身后杀出,正在槽渔滩口的权弘寿大吃一惊。他着实没有反应过来明军是怎么出现在他身后的。直到透过夜色,隐隐约约看到不少船只,权弘寿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不过这时候再后悔也晚了。

    明军登岸之后,便在吴村坝建立起滩头阵地。

    眼看唐军开始反击,明军在吴村坝点起火堆,给隋军主力传信。

    远在槽渔滩里的苏烈见状,立刻命令五十五军全部登船,逆流而上,顺着突击队打开的缺口,直取槽渔滩口。

    如此果然效果明显。

    唐军的布防主要是依靠地形,其兵力并不多。权弘寿既要在山上布防,又要槽渔山的几个山口,驻守在槽渔滩口的部队不过两千多。

    而且他们并无坚城依靠,也无法将已经登岸的明军赶下水。

    随着明军越来越多,槽渔滩口几乎被包围。

    权弘寿知道此战已败,再打下去不过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只得下令全军突围。

    

    http://www.zhujiediyiyin.com/yt31118/332795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hujiediyiyin.com。诸界第一因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hujiediyiyin.com